第113章 木蘭圍場(1 / 2)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李嘉興開著一輛酷炫的跑車,帶著美麗的蘇霏霏踏上了一段奇妙之旅。他們要從繁華的邯鄲方特出發,前往遙遠而神秘的木蘭圍場。一路上,風景如畫,山巒起伏,綠樹成蔭。然而,這段旅程並不輕鬆,他們需要穿越崎嶇的山路和漫長的高速公路。儘管如此,兩人都充滿期待地享受這趟冒險。

經過十個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了目的地——木蘭圍場。這裡的草原一望無際,天空湛藍如寶石,空氣清新宜人。當他們下車時,立刻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

木蘭圍場

AAAAA級風景區,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內蒙古草原,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動物繁衍的草原。

基本信息

景區等級

AAAAA級

主要景點

河北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禦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紅鬆窪自然保護區

地理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承德市

占地麵積

多平方公裡

其他信息

景點類彆

名勝古跡

地理位置

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哈裡哈鄉

建造時期

1681年

適宜遊玩季節

7月-10月最佳

千裡鬆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木蘭圍場”又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為鍛煉軍隊,在這裡開辟了一萬多平方公裡的狩獵場。清朝前半葉,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裡舉行以射獵,史稱“木蘭秋獮”。在清代康熙到嘉慶的一百四十多年裡,就在這裡舉行木蘭秋獮一百零五次。[1]

圍場組成

曆史上的木蘭圍場主要由現在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禦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和紅鬆窪自然保護區等三大景區組成。

塞罕壩景區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蒙古語叫“塞罕達巴罕色欽”,意思是美麗的高嶺。在清朝屬著名的皇家獵苑之一“木蘭圍場”的一部分。

木蘭圍場

森林公園總麵積142萬畝,其中森林景觀106萬畝,草原景觀20萬畝,森林覆蓋率75.2%。獨特的氣候與悠久的曆史,造就了這裡特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裡有浩瀚的林海、廣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和清代曆史遺跡。塞罕壩動植物種類繁多,有高等植物81科、312屬、659種,有以麅子為主的獸類11科、25種,有以黑琴雞為主的鳥類27科88種。

木蘭圍場

著名景點有:康熙點將台、將軍泡子、塞罕湖、塞罕塔和十裡畫廊等。

禦道口草原森林

總麵積一千平方公裡,海拔1230米至1820米,寒溫帶大陸性季風型高原氣候,風景區內有原始草原70萬畝,濕地20萬畝,天然次生林50萬畝,天然淡水湖21個,泉水47處,河流13條,是灤河發源地之一。有植物50科659種,野生動物100多種,山野珍品幾十種,具有典型的生物多樣性。這裡春夏綠草如茵,山花爛漫;秋季層林儘染,野果飄香;冬季銀妝素裹,玉樹瓊花。

紅鬆窪景區

紅鬆窪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西北部,是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總麵積7300公頃。是一個以亞高山草甸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木蘭圍場

屬寒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氣候涼爽,最高氣溫一般不超過25°C。紅鬆窪麵積110萬畝,草原麵積20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78%,是該縣北方較大的草原風景區。這裡動植物種類繁多,水草豐美,是該縣一處新興的旅遊勝地。這裡位於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的交彙地帶,地形結構和植被複雜。山地高原交相呼應;丘陵曼甸連綿起伏;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森林草原交錯相連。尤其是浩瀚的林海與大麵積天然草原渾然一體,優美壯觀。

生態功能

防風固沙

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個保護區必然要擔負起護衛京津生態安全的生態特區這一重任。

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草原、濕地,不僅阻擋了風沙,固住了本地的流沙,起到了防風固沙的重要作用,而且還具備著攔洪蓄水、涵養水源的生態功能,成為灤[luán]河的主要水源地。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使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成為天然的生物資源、基因資源和植物種質資源庫。保護區完好的植被自然狀態及完美的森林生態係統,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人類未來的遺產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木蘭圍場

物種保護

保護區茂密的森林,原始狀態的生態環境,是各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據調查,保護區有陸生野生動物317種,昆蟲970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5種,分彆是黑鸛、金雕、白頭鶴、大鴇、金錢豹。國家Ⅱ級保護動物40種。

圍場曆史

建立起源

遼代時,此處為遼帝避暑狩獵之所,有“千裡鬆林”之稱。清代,這裡為蒙古喀喇沁杜楞君王紮錫和翁牛特鎮國公吳塔特的領地。

公元1677年,康熙皇帝首次北巡塞外,看中了這塊“萬裡山河通遠檄,九邊形勝抱神京”的地方。

1681年,康熙第二次北巡,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諸旗敬獻牧場”的名義劃定了多平方公裡的圍獵場,這座清代的皇家獵苑就此而建立,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皇家獵苑。

自康熙二十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前後一百多年的新建和擴建,木蘭圍場逐步界定為72個圍。

圍獵活動

木蘭圍場

當時的木蘭圍場,根據地形和禽獸的分布,劃分為72圍。每次狩獵開始,先由管衛大臣率領騎兵,按預先選定的範圍,合圍靠攏形成一個包圍圈,並逐漸縮小。頭戴鹿角麵具的清兵,隱藏在圈內密林深處,吹起木製的長哨,模仿雄鹿求偶的聲音,雌鹿聞聲尋偶而來,雄鹿為奪偶而至,其他野獸則為食鹿而聚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