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嵩山少林寺(1 / 2)

李嘉興開車拉著蘇霏霏從白馬寺到少林寺用了1.5小時到達目的地。

少林寺(Shaolin?Temple),是北魏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落跡傳教,而在嵩山南麓興建的一座佛教寺院。該寺廟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因其建在少室山的叢林茂密之處,故名“少林”。少林寺現位於中國河南省省會鄭州市西南74千米處,登封市西北15千米處城關鎮少林寺村。北魏孝昌三年(525年),天竺僧人菩提達摩來到中國,在少林寺修煉,首創禪宗,被奉為“禪宗初祖”,從而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界尊為“禪宗祖庭”。隋末唐初,少林武僧在李世民征戰中助戰有功,受到唐王朝的封賞,少林寺名聲大振,由此號稱“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在曆史上多次被毀損和修複,幾度榮衰,遺存宋代以來古建築多座,成為曆史文化遺跡。少林寺的曆史文化內涵豐富,禪宗、武術、醫術文化結合,有“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譽,傳承至今,在現代得到了發揚,並且傳播到海外,現任方丈為釋永信。少林景區的自然景觀集中於少室山三皇寨,是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最佳觀景處;人文景點集中於景區核心區內,主要有少林常住院、塔林、少室闕等。少林寺所在地的自然和人文古建築群,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並且獲評國家AAAAA級景區。

南北朝時期,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引入禮教,改革北魏風俗文化,使得佛教文化與儒家文化同時在國都洛陽盛行。北魏孝文帝崇尚佛法,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於太和十九年(495年)詔令在嵩山南麓、少室山北麓修建一座寺廟,因其建於少室山的密林深處,故而被稱為“少林”。清代景日昣在《說嵩》中解釋:“少林者,少室之林也。”

大家所知道的登封,基本上都是從少林寺開始。金庸先生筆下,少林寺“武林泰鬥”的形象深入人心,一部《少林寺》電影世界轟動,據說之前隻要有少年離家出走,一定是去投奔少林了,家人隻需要到在通往少林寺方向的路上攔截就能把他帶回去。以至於,很多外地人提起來登封,除了說少林寺之外,少林武校最多,塔溝武校最出名,

登封揚名在外的除了少林寺,還有豫劇,《朝陽溝》、《卷席筒》,在當年娛樂匱乏的年代,傳唱度不亞於現在的《小蘋果》、《最炫民族風》。

焦蓋燒餅,俗話說來登封,一看少林,二吃燒餅,說的就是來登封市,不僅要看名刹少林寺,還要吃本土特產焦蓋燒餅。焦蓋燒餅,蓋焦、個圓,剛出爐的最好吃。

登封炒刀削麵,有人說:去登封不吃刀削麵就等於沒到過登封,登封刀削麵與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湯麵,而是炒的,份大味重,以麻、辣為主。

麵旗兒,有點像麵葉兒,就是做法不一樣。麵旗兒就是把麵擀好,切成菱形的片下鍋煮,不放任何東西,要配炒菜當湯吃。登封人特奇怪,把不放鹽的湯都叫甜湯,比如米湯、麵湯之類的,放鹽的飯叫鹹湯,比如麵條之類的。

潁陽水席

登封西鄉把赴宴叫“吃桌”,吃的就是這潁陽水席。

所謂“水席”,有二層含義。一是湯多,甜湯、鹹湯、酸湯,湯湯水水;二是在宴席上,每吃完一道熱菜,就會再上一道湯,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流水席,前半場全是鹹的,中間給客人端碗開水,不知道的以為是上了這麼多鹹的讓客人喝點開水呢,其實是讓客人把各自的勺子在開水裡刷一下,下半場舀上甜湯了。

登封芥絲是用登封特殊氣候下產的圓葉芥菜,也叫芥疙瘩,經過醃製,切成薄片或者細絲,加入佐料小火炒製而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