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興開車拉著蘇霏霏從雞冠洞到陝州地坑用了2.5小時到達目的地。
陝州地坑院是位於中國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營村的民居建築,是中國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陝州地坑院是世界上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人類穴居活化石”。
陝州地坑院建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兼有防風、防沙與隔音的三重效果,建造過程為“向下挖坑、四壁鑿洞、穿靴戴帽、美化裝飾”。2003年三門峽市政府將陝州地坑院打造成旅遊景區,景區的核心麵積約為1.2平方千米,於2016年5月23日正式對外營業。景區現存地坑院100多座,打通了22座地坑院形成民俗文化園,向世人展示地坑院的曆史演變以及陝州地區人們的生活風貌與民俗技藝。
2011年陝州地坑營造技藝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陝州地坑院景區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陝州地坑院由崖式窯洞發展而來,又稱“天井院落”,是中國黃土塬[yuán]區特有的一種下沉式窯洞民居形式,是古代人穴居方式的遺存。
古時中原地區,兵荒馬亂、戰事頻發,地坑院具有一定的防禦作用。地坑院的建築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時期,由圓形或方形的地坑式窩棚形成的地坑式聚落是地坑院的雛形。
秦漢唐時期陝州地坑院持續發展;漢代有了地坑院式的墓葬形製。宋元時期陝州地坑院的發展基本成熟,在宋代的《西征道裡記》中詳細記載了地坑院的建造方式以及生活場景;明清時期陝州地坑院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當時的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地坑院。
民國時期,在德國人伯納德·魯道夫斯(Rudufosky?Bernal)著寫的《沒有建築師的建築》中,向全世界介紹了三門峽地坑院窯洞。地坑院內窯洞的布局與分配受到儒家思想與宗法禮製的影響,地坑院的選址上有農耕文化與中國傳統風水觀念的影響,地坑院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人類穴居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