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陳陽學長厲害呀。”
“太牛了。”
同學們紛紛議論。
陳陽剛才一句話沒問,就說出了胡山的情況,這在同學們眼中,絕對算是很強了。
中醫的望、聞、問、切,其實注重的都是細節,一個人的觀察力,眼力,思維能力,切入點等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醫生的判斷。
就說切脈,切脈是靠寸關尺的搏動來判斷一個人的身體情況的,但是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脈動,就有一千種跳法,經絡穴位也會因為高矮胖瘦而有所差異,肌膚筋骨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製式,其實就顯得很是無力了,就拿現在的脈診儀來說,調好的數據,怎麼能夠精準的判斷患者的情況?
冷冰冰的脈診儀能知道患者的體質嗎?
能知道患者的具體情況嗎?
如此複雜的情況,中醫又是如何來確診的,其實就是用心,孫思邈說,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以言醫道。
也就是說,醫道是至精至微的事情,粗枝大葉的人肯定是學不好的,學中醫如此,學西醫也是如此。
陳陽之所以能不詢問,不切脈就知道胡山的情況,正是因為陳陽很用心,除了胡山放在桌上的西藥,還有胡山的口臭,麵色,脾氣等等。
綜合這些,陳陽即便是不切脈,也能知道胡山是什麼情況。
很多人學中醫,都不得其精髓,要知道,五臟六腑的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這些都不是眼睛直接能看到的,也不是耳朵直接能聽到的。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外感還是內感,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健康,靠的就是四診和參,從種種跡象去分析,去辯證。
“既然你知道我這個病是什麼情況,那麼該怎麼治?”
胡山問道,說著,胡山不等陳陽說話,就繼續說道:“我也不怕告訴你,我這個情況總是反反複複,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不過我工作忙,並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熬藥煎藥,也沒多少時間整天跑醫院,你可不要給我開上半個月一個月的中藥讓我慢慢吃。”
胡山這個話,就等於直接站在他的角度封死了陳陽的路。
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中醫都是慢郎中,治個病,不管能不能治好,吃中藥一吃都是十天半個月起。
不少人開了藥回去,可能吃上幾天也就煩了,剩下的藥也不吃了,就開始換醫生,真正能長期堅持的人不多,不能堅持,治不好病,那也不能怪罪醫生。
現實中的常態也就是如此,看中醫,能治好了是自己的運氣,治不好那也無所謂,也沒多大危害,就當是試一試。
很多人對中醫都是如此態度。
胡山這個話就是杜絕陳陽給他開上大半個月的中藥,他也確實沒多少時間,天天喝,不出三天,他可能就忘記了,或者說顧不上了。
“不需要十天半個月。”
陳陽道:“我開個方子,老師您回去吃上三天就行,三天要是還不好,那就是我學醫不精,以後我就不學中醫了。”
“好。”
胡山反而讚了一聲,道:“那你就開方吧。”
說著胡山又指了指自己放在邊上的藥:“我這點藥總共120塊錢,我吃上兩三天,基本上就能好。”
胡山這個意思也很明白,陳陽可不要給他開太過分的藥,既然是比,中醫治療總不能比西醫貴吧。
“這個方子,一劑藥並不算貴,要不到一百塊。”
陳陽寫了一個方子遞給了胡山,胡山接過一看,愣了一下。
陳陽開的方子很簡單,也就三味藥,大黃10克,生甘草5克,薄荷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