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銀尚未說話,織田信長已經跳出來反對。
她說道。
“禦台所,上洛宜早不宜遲。如今京都內外武家皆心向我軍,正是上洛的最佳時機。
若是耽擱太久,難免會走漏消息,使得三好義繼警覺,更讓那些有心投效我軍的人感到狐疑。
既然淺井家有所不便,淺井殿下可以先撤軍重整,我願意承擔接下來的後勤運輸。”
淺井長政眯了眯眼睛,沒有反駁,隻是看著斯波義銀沉默不語。
織田信長的心思太重,這是要搶上洛之功,這對淺井家非常不公平。
淺井家動員農兵,是在春耕最要緊的關頭,損失最大。但現在春耕已經過半,織田家再抽調農兵,雙方的損失完全不一樣。
況且,織田信長肯定不會從遠方的美濃尾張兩國調人。她會指使投靠自己的北伊勢,南近江兩地武家動員農兵。
這兩地武家剛才投靠她,不可能反抗她的命令。要知道,織田信長的三萬大軍就在南近江,隨時可以把兩地的忤逆者直接鎮壓。
讓這些剛才依附的武家動員農兵,不會影響織田家本領的春耕,傷及織田家的實力,織田信長算得太精了。
織田家占據鈴鹿峠,南近江與北伊勢之間的道路暢通無阻,又有當地武家動員農兵配合,運輸補給不會有問題。
簡單來說,織田信長拿下南近江之後,已經無所謂淺井家的後勤協助。織田家可以通過南線鈴鹿關進出,淺井長政的重要性下降了。
這不是過河拆橋嘛?淺井長政恨得牙癢癢,她看向斯波義銀,就是希望禦台所能出來主持公道。
義銀頓時感到頭疼。
他早知道,織田信長與淺井長政必然會為了南近江之地,產生矛盾。他一直想要模糊聯軍內部的糾紛,拖到上洛完成。
可織田信長吃獨食吃得太狠,把淺井家欺負得太厲害。作為聯軍總大將,義銀要是不出來說句話,有損他公正嚴明的形象。
但他真的沒法說什麼,織田信長這混蛋絕對不會吐出吞下的好處。義銀若是出來主持公道卻無法貫徹執行,一樣是有損威望。
總之,義銀隻有滿滿的大義,實力卻遠不如織田信長和淺井長政,他說話做事其實非常難受。拳頭不夠硬,這公道想給也給不了。
義銀想了想,決定隻談上洛的軍事。至於織田淺井兩家在南近江利益分配的矛盾,不能被卷進去。
織田信長與淺井長政兩人一齊盯著義銀,義銀卻略過她們,將目光投向他處。
他對細川藤孝問道。
“京都諸姬已經準備行動,細川三淵兩家是不是也要動一動了?”
細川藤孝這些天非常憋屈,因為義銀惱怒細川三淵兩家的牆頭草行為,對她冷淡處理。
此時,見義銀終於用正眼看自己,細川藤孝抖擻精神,伏地叩首說道。
“細川三淵兩家家督有信傳來,春耕之後就會動員軍勢,向山城國進軍,參與上洛之戰。”
義銀點點頭。
細川三淵兩家是傳統的武家,她們可不如織田信長財大氣粗,玩不起反季作戰,春耕後動員是正常的做法。
義銀又對足利義昭溫和問道。
“義昭殿下,上洛之戰是你的初陣。你可願意前往阪本城,率領足利馬回眾出戰京都,為姐姐報仇?”
足利義昭剛才還俗,自小生長在寺院中的她從未碰過刀兵,自然不懂打仗。
但上洛之後,她就是新的足利將軍,天下武家之首,怎麼可以不懂打仗呢?這一路她邊看邊學,算是完成初陣。
考慮到這應該是上洛的最後一戰,義銀希望她能獨領一軍,跟在聯軍後麵,撈取重要的軍事資曆。
足利義昭一愣,和田惟政在身旁拚命扯動她的衣袖,急得想要幫她答應下來。
和田惟政心想,斯波義銀太上道了。足利馬回眾是足利家的核心武裝力量,仁木義政能在阪本城指使她們,是依賴足利義輝的遺命。
而如今,斯波義銀授權將她們交給足利義昭指揮,參與上洛之戰,這是往足利義昭的兜裡強行塞好處。
現在的形勢,京都的三好軍勢已經是人人喊打。最後一戰還沒開戰,所有人都認定上洛聯軍必然會獲勝。
斯波義銀這是給足利義昭送部眾,送軍功,充實她日後統禦幕府的根基。
足利義昭不傻,她不需要和田惟政提醒自己。她發愣,隻是沒想到斯波義銀對自己這麼慷慨。
斯波義銀威望日重,又是足利義輝的未亡人。隻要他一聲令下,阪本城的足利馬回眾一定會聽從他的命令。
可他卻將這支足利家的核心武力交給了足利義昭,扶她上位的意圖十分真誠。
足利義昭下意識摸了摸自己的臉,難道是因為長得太像了嗎?斯波義銀對足利義輝的感情這麼深?還是因為其他原因?
她不再胡思亂想,收攏心神,鞠躬道。
“我願前往!”
義銀讚許點頭。
他對足利義昭這麼上道,的確是有點看臉的意思。
因為無法真正為足利義輝複仇,他心中的愧疚日深,扶持這個貌似足利義輝的小姨子,確實是帶有補償性質的慷慨。
另一方麵,也是織田信長的步伐太快,逼得人喘不過氣來。
義銀不得不加速把足利義昭推上位,希望京都幕府重立之後,能儘快團結幕府武家,抵禦來自織田家的威脅。
此時,淺井長政的麵色緩和,織田信長的麵色難看。
義銀對細川三淵兩家,對足利義昭的安排,明顯是準備延緩上洛,等待春耕完成之後再出陣。
這就是同意了淺井長政的要求,否決了織田信長的提議。
隻是義銀沒有當麵說,給織田信長留了顏麵。理由也找得足夠充分,讓織田信長無話可說。
打仗沒有必勝的道理,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何況是瞬息萬變的戰場。義銀想要穩紮穩打,確保勝算,織田信長也不好說什麼。
幕臣與天台宗在北,阪本城與上洛聯軍在東,細川三淵兩家在西,三麵圍攻山城國的三好軍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