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又要出門?要去哪裡?不是說聖很快就要回禦館,召開關東侍所臨時大評議嗎?
這一次討論的是東方之眾的對口幫扶與重歸大評議問題,事關重大,這時候,您不方便遠行吧?”
上杉謙信從懷中掏出兩封信,丟在本莊實乃麵前。
“你的消息滯後了,這次臨時大評議可能不在禦館舉行。
這裡兩封信,一封來自江戶城,是聖人試探我能不能接受臨時大評議在江戶城舉行的。
北條氏政殿下與島勝猛大人都懷孕了,不方便長途跋涉,翻越越後山脈前來參會,可她們又都是這次會議的重要參與者。
所以,聖人希望這次臨時大評議在江戶城舉行。
另外一封來自越中的神保長職,她病得不輕,好像快死了,她女兒無能,控製不住越中國人眾。
織田家以剿滅一向一揆為名,要求能登畠山家與越中神保家合作,柴田勝家所部織田軍要入境攻打越中一向一揆。
神保長職重病難以應付,泣血向我托孤,希望我能夠照拂她的女兒,維護越中太平。
好呀,一個個都欺負到我頭上來了,真以為我生了女兒沒了脾氣,可以任人羞辱。”
上杉謙信笑容可掬,但雙眸的殺氣已經遮掩不住,滿溢而出。
本莊實乃知道上杉謙信已經動了真怒,早年間上杉謙信殺人不眨眼,鎮壓越後國,射像止啼。
隻是這些年,越後武家集團的戰略跟著斯波義銀的思路,漸漸走向懷柔,很少用暴力解決問題。
再加上上杉謙信生孩子養孩子,前後兩年多窩在春日山城不動彈,天下武家都快忘了她的刀子有多快多狠。
而這一次,上杉謙信是真被逼急了。
原本她還在猶豫,在關東侍所臨時大評議召開的緊要關頭,自己是否要去越中出陣,拒止織田家的侵襲勢頭。
現在不用選了,兩邊都是逼人太甚,沒把她放在眼裡,逼得她一定要用她最擅長的方式發飆。
聖人一開始是決定在禦館召開臨時大評議,這次忽然來信,必然是被人蠱惑。
自從東武藏之地在北條斯波兩家之間易手,北條家就一直在對外放風,希望把關東侍所的政廳從越後禦館遷移到江戶城。
畢竟,現在的關東侍所,其主體姬武士團已經變成關八州武家。
那麼把政廳設在關八州,不管是召開大評議還是常務理事會日常處理政務,都更加方便迅捷。
但是,禦館的政廳不單單是曆史因素,更有政治符號,是越後雙頭政治的象征。
北條家包藏私心,想要把上杉謙信作為關東侍所二號人物的政治地位剝離。
因為斯波義銀一直堅持大評議自主運行,不太參與日常工作。
所以,上杉謙信這個二號人物的強勢,明顯違背著大評議的平等共議,出於政治利益,北條家當然想淡化上杉謙信的獨特政治地位。
把關東侍所的政廳轉移到江戶城,就是清晰分離了原本模糊的越後雙頭政治與關東侍所政治,兩者之間的界限。
上杉謙信在大評議的強勢地位下降,這符合所有統戰眾的政治利益,北條家願意當這個出頭鳥,大家自然喜聞樂見。
搬遷政廳的真正阻力,其實來自於斯波義銀,這位聖人一向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願意增加新的政治矛盾。
北條家的小心思,斯波義銀當然明白,但他也知道自己一點頭,上杉謙信這個暴脾氣一定會爆炸,所以就一直壓著政廳搬遷沒同意。
隻是這一次,上杉謙信不知道江戶城那邊是用了什麼手段,軟化了聖人的態度,才有了這封聖人問詢的信。
也許斯波義銀的本意單純隻是給臨時大評議換個地方,以後的正式會議還是在禦館舉行。
但這個口子隻要開了,有第一次就一定會有第二次。
越後禦館遠離關八州核心區,每次開會,大多數統戰眾都要翻越越後山脈,跋山涉水跑到越後國。
不說一路辛苦,就算時間上也是浪費得很,耽誤自家許多事呢。
江戶城地理方便,海
路水路陸路都是四通八達,讓大家嘗到了交通便利的甜頭,一定會更希望把政廳遷移到江戶城。
這個勢頭一起來,就是溫水煮青蛙,遲早攔不住。
上杉謙信猜測,臨時換地方的建議,多半是北條氏政與島勝猛雙方下屬合作搞出來的事。
北條家早就想要剝離上杉家在大評議的獨特地位,島家卻是想把江戶城經營成自己的根據地。
北條家提議,島家肯定支持,東武藏之地百廢待興,島勝猛把居城都遷移到了江戶城,重點發展江戶城之決心,眾人皆知。
北條家伸手推一把,島家自是欣喜萬分,如果關東侍所的政廳放在江戶城,江戶城想不發達都難。
兩家聯手搞事情是必然的,區彆隻在於北條氏政與島勝猛有沒有親自摻和其中。
這兩個大肚婆現在是聖人的心頭肉,隻是一個臨時會址,聖人沒道理拒絕。
北條氏政是貸款對口幫扶的倡議者,島勝猛是常務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她們兩個如果不出席臨時大評議,這會就沒法開了。
但如果讓這兩個孕婦長途跋涉到禦館開會,翻山越嶺會不會動了胎氣,誰都不敢保證萬無一失。
所以,隻要拿這個理由去擠兌聖人,聖人一定會同意改地點。
上杉謙信最憤怒的一點,還不是這兩個小娘皮拿肚子當武器去逼迫聖人妥協,而是聖人這封臨時更換地點的商議信,自己無法拒絕。
如果,上杉謙信拒絕了,她就是不識大體。
兩個孕婦事關斯波神裔的開枝散葉,事關斯波神權的根基穩固。
如果上杉謙信鐵了心不答應,兩個孕婦在路上萬一出點什麼岔子,聖人不得恨死她?
上杉謙信自己窩在春日山城生孩子,懷孕受苦的事可是一點沒讓斯波義銀操心。
現在看到彆人拿肚子搞事情,逼上杉家低頭,上杉謙信當然是非常憤怒,難以自抑。
為了顯示政治上的團結,上杉謙信不但應該答應,還應該慷慨赴會,親自走一遭江戶城參會,這才是一個成熟政客的必然選擇。
可惜的是,上杉謙信從來不是一個成熟的政客。
所以,江戶城那邊背後策劃這場好戲的人們是居心叵測,她們就是等著看上杉謙信發飆,等著看上杉謙信失去聖人的好感歡心。
原本還猶豫要不要耽誤大評議,拖延出兵越中的上杉謙信,這下被人激起了凶性。
她自然也不用再猶豫了,乾脆直接出兵越中,乾特麼的織田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