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柴秀吉的麵色先是憤怒,隨之平靜,最後深深歎了口氣,朝著黑田孝高微微鞠躬。
“黑田姬之言,猶如醍醐灌頂,我的確應該振作起來,不讓竹中姬失望。
還請你包涵我的任性,繼續輔佐我,為我拾遺補缺,拜托了。”
羽柴秀吉一臉真摯,讓黑田孝高也是心中一顫,鞠躬回禮。
也許兩人的關係是赤裸裸的利益連接,但羽柴秀吉的態度,永遠是讓人如沐春風,充滿人格魅力。
羽柴秀吉出身太低,所以向來不挑食,什麼人才都敢用。
羽柴秀長為首一門眾,丈夫家的那些便宜親戚,被織田信長派來的尾張眾,領地招募的近江眾,以及眼前需要拉攏的播磨眾備前眾。
羽柴秀吉沒有更好的選擇,她比曾經一窮二白的斯波義銀更加無依無靠,隻有把這些心思各異的武家捏在一起,讓她們為自己效力。
什麼長於為人處世,什麼善於待人接物,那都是逼出來的本事,但凡羽柴秀吉的親和力差那麼一點點,她都沒辦法走到今天的高度。
所以,竹中重治讓她重用黑田孝高,即便她對眼前這個瘸子,這個南蠻教徒,這個功利主義者有諸多不滿,也會笑著團結笑著重用。
這就是羽柴秀吉,一個出身卑賤不能踏錯一步,隻能依靠自己,一心一意渴望取得天下的逆襲者。
她已經選擇放棄了斯波義銀,就必須得到天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和黑田孝高是同一類人,同病相憐。因為沉沒成本太高,她們必須得到足夠的補償,撫慰自己的心。
君臣兩人初步建立起信任,羽柴秀吉便坦然問道。
“今我初入播磨,危機四伏,當如何脫困,奮而攻略西國?
還請黑田姬不吝賜教。”
黑田孝高沉聲道。
“主上要想站穩腳跟,迎戰毛利,當做到三點。
其一,拿下美作國。
美作國本是備前國的一部分,後被分離為獨立領國。
此國是位於中國山地之間的內陸國,卡守出雲國出入通道,分割山陰山陽兩道,俯視周遭諸領國盆地平原海岸,乃是兵家必爭之地。
山名家與赤鬆家每每崛起,必爭奪美作國,誰控製了美作國,誰就可以借助中國山地的山勢,居高臨下攻入對手領地,占據先手。
斯波織田兩家合作攻略西國,山陰一線諸國受到斯波軍威脅,毛利家不敢分心,正是我們主動出擊的好機會。
美作國雖然位於山陰山陽之間,直通出雲國,卻是隸屬山陽道的領國,主上出兵占據此國,於理無愧。”
羽柴秀吉點點頭。
按理說,美作國這樣的軍事重鎮,誰都希望由自己來控製。
特彆是斯波家的西國總大將尼子勝久,她出身的尼子家就是出雲國名門,誌在複興家國。
美作國是通向出雲國的要道,尼子勝久自然希望握在自己手裡。
但根據斯波織田兩家的協議,羽柴秀吉出手拿下美作國,尼子勝久也是無話可說,隻能接受自己背後的空檔,被羽柴秀吉捏在手裡。
這對於羽柴秀吉相當有利,尼子勝久不但被她拿出了軟肋,而且還必須幫她穩住山陰一線的防務。
這樣,羽柴秀吉就完全可以不顧山陰方向的側麵壓力,不怕美作國受到但馬因幡兩山名家的攻擊,全力對付備中國方向的毛利軍。
而且,播磨,備前,美作三國本是一體,赤鬆家,浦上家先後統治過三國。
三國武家之間的關係緊密,利於外交交涉聯合,這又是羽柴秀吉的強項。
羽柴秀吉點點頭,說道。
“拿下美作國,播磨備前兩國也會穩定,三國一體,可以與毛利家一戰。”
黑田孝高微微鞠躬表示認可,隨後繼續說道。
“其二,拉攏水軍。
山陽一線諸國皆在瀨戶內海北岸,海岸線連綿不絕,一旦被敵水軍攻擊,處處漏洞,難以提防。
想要在這裡站穩腳跟,必須有水軍支持,才能保證後方平安。”
羽柴秀吉默默點頭。
織田家不是沒有水軍,九鬼嘉隆的誌摩水軍就從屬於織田家。
這時代的島國水軍,其實就是一群活躍在海上的海賊,平日裡靠走私物資,劫掠商船,收保護費過日子。
隻是女人和船可以在海上放浪,老公孩子卻必須有個地方住,這才被各地武家大名收編,充當水軍使用。
平日當賊,戰時當兵,這也算是島國特色。
織田家的九鬼水軍,遠在誌摩國,跑來瀨戶內海是諸多不便。
且不說羽柴秀吉能不能隨意指使利用,就算是九鬼嘉隆甘心任姬驅使,她也未必打得過活躍在瀨戶內海的當地水軍。
當地人熟悉地理環境,外來戶如果沒有壓倒性優勢,很難打敗地頭蛇。
而活躍在瀨戶內海的水軍,曆史最悠久,實力最強悍的是村上水軍,又稱三島村上。
三島同出一源,因為分居三地,漸漸分為三支,各行其是。
村上水軍本臣服於伊予國大名河野家,作為河野家水軍存在。
河野家也算是老牌名門,伊予國位於四國島北部,海岸線涵蓋瀨戶內海中部,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所以,周遭武家崛起,必攻略伊予國,打河野家。
大友家在北九州崛起,三好家在四國島東部崛起,兩家是東西夾擊,攻打伊予國的河野家。
等到這兩家衰弱,自顧不暇,北麵安藝國又崛起了毛利家,南麵土佐國也崛起了長宗我部家,伊予國的河野家繼續南北挨揍。
總之,東南西北誰崛起,都會來伊予國踩一腳,本來還算強大的河野家也被一波波消耗,逐漸淪為弱勢藩屬。
最終,河野家向毛利家低頭,引毛利入室,對抗南邊打來的長宗我部家。
而此時,東邊的三好家雖然衰敗,卻又有更強大的織田家準備登陸四國島,橫掃千軍。
什麼叫做兵家必爭之地,什麼叫做懷璧其罪的倒黴蛋,河野家就是明證。
黑田孝高熟悉西國人文地理,侃侃而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