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阿耶的話,民部昨日已經全都造完冊。”
李承乾點頭道。
“那正好,你跟朕說說吧,朕就不去拿賬冊了。”
李世民把一杯茶遞給李承乾,李承乾雙手接過。
然後憑借記憶回道:
“阿耶,今年朝廷收錢,六百萬貫,粟米一千六百萬石,穀一千二百萬石,稻兩千七百萬石,
布匹、絹布、綿布得三千餘萬匹。”
“這麼多?”李世民聽後驚訝萬分。
貞觀實行租傭調,銀錢收稅主要是商稅,關稅。
但因為貴族官員都免稅,其實收不上來多少。
而糧食是四十稅一,大部分都留給了百姓。
李世民沒有想到今年居然能夠收上來這麼多糧食。
“阿耶,兒看了之後也是驚訝了好一會,今天的糧食比去年漲了四成還多。
而布匹絹帛也比去年漲了三成。”李承乾點點頭。
其實他比李世民還驚訝,他也不是沒有監過國,朝廷每年的稅收他都知道。
當年他十四歲監國的時候,稅收不及現在的一半。
“四成?”李世民眉頭一皺,
“高明,會不會是下麵的州縣官員為了功績,虛報上來的?”
這種事也不是沒發生過,李世民在位這麼久,不止一次查出下麵官員虛報稅收,甚至還有多收稅。
“阿耶,兒已經讓禦史台和大理寺派人下去了。
對幾個增長較多的州縣進行調查,看看是不是為了功績多收百姓糧食。”李承乾立刻稟報。
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
“很好,要記住,百姓就是我李家的基石,那些為了領功增加稅賦的,一律嚴辦。
能夠頂替他們的人多了,不能心慈手軟。”
“陛下,老奴有事稟報。”這時一旁的王德突然說道。
“說!”父子倆看向王德。
“老奴覺得今年的賦稅增長應該不是下麵州縣冒功。”王德走上前行禮道。
“哦?你怎麼知道?”李世民好奇。
“回陛下,老奴的一個侄子頭幾年來到長安城。”
“這個朕知道,還讓你安排到了老十的工坊去,這跟他有什麼關係?”
“陛下,月前,老奴出宮去看望了這個侄子,他跟老奴說,今年家中糧食收成漲了三成,
老奴家在江南,種的是紀王殿下推廣的兩季稻。
我那侄子說,這兩年朝廷興修水利,清理河道,家鄉大部分地區已經不怕大水和大旱了。
所以風調雨順,莊稼長勢都很好,今年是一個豐收年。”
王德一口氣解釋了一遍。
“原來是這樣?高明,看來這兩年你做的不錯。
這樣很好,凡事多為百姓著想,百姓自然會擁戴我李家。”
李世民對李承乾更加滿意了。
“多謝阿耶讚許,兒不敢居功。
其實這一切兒也是借了十弟的光。”李承乾起身行禮後說道。
“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