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人設的重要性(第二更4000字)
“基於機器學習偏差校正的強因子模型預測精度顯著高於單一的強因子模型。”
“特彆是PITH算法在偏差校正方麵效果最佳,相比於未校正的強因子模型,PITH校正後的模型在均方根誤差(RMSE)、平均絕對誤差(MAE)和平均絕對百分比誤差(MAPE)方麵分彆降低了77.93%、88%和88.77%。”
童永山看著最後這一行實驗結論就如同看著不穿衣服的絕世美女。
如果說剛剛的預測擬合度還有偶發性因素的話,那最終實驗報告上的偏差校正結論則完全說明這個實驗的有效性!
實際上,金融領域的諸多模型,大部分都不是用來預測具體股指信息和股票價格的。
有些模型是用來做風險評估的,有些模型是用來做宏觀經濟分析的,還有些模型是用來做時間序列波動性分析的。
但自從計量經濟學誕生的那天開始,無數數學家出身的計量經濟學家都曾經幻想過自己能夠真正的預測股指的波動和股票的價格。
實際上,他們也是朝著這個方向一步一步在走的。
從期權定價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到用來給套利定價的APT模型;從風險管理的VAR到管理利率衍生品的LMM。
計量經濟學家們一往無前的擴大著這個世界的金融風險,把這個世界帶入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機。
這一切,都來自於他們對準確預測的渴望。
但這又談何容易。
預測股指也好,還是金融衍生品也罷,都不隻是根據過去的走勢做出的盲目預測,那樣的話,計量經濟學家和記錄彩票號碼希望能夠總結出數字規律的賭鬼也沒什麼兩樣了。
預測模型,實質上是多重模型的組合,更符合大模型的定義,是多種不同用途的模型,彙總訓練後,在大數據環境下,基於真實數據狀況下產生的推演,而並不是簡單的總結規律。
說人話,就是虛擬出真實市場,再根據訓練數據中的真實數據,自發演化出未來的變化趨勢。
但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真正可以相對準確預測出任何一種金融產品價格變化的模型出現。
因為變量太多了,計算量也太大了,在人工智能誕生之前,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此之前,傳統計量經濟學領域,預測準確率最高的就是時間序列模型中的ARIMA模型和GARCH模型,這兩個模型都是30多年前提出的。
而提出GARCH前置模型ARCH的羅伯特恩格爾與克萊夫格蘭傑也獲得了304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縱然如此,GARCH模型的預測波動準確率也不超過百分之五十。
而在機器學習領域,目前有一部分學者和華爾街的天才分析師們也使用長短期記憶神經網絡架構對金融產品價格做出預測,但預測準確度更加不儘如人意。
現在強因子模型和神經網絡算法的結合下,居然將偏差率降低了這麼多,偏差率低了,就說明預測準確率的提高並不是一個偶然性的事件!…。。
大成功!
對了,這個PITH算法是什麼?
麵對童永山的疑問,方豫坦然自若:“這是柚子科技開發的一種深度學習算法模型,我測試了幾種不同的算法,最終PITH的偏差校正效果是最好的,報告後麵附有幾種不同算法的偏差校正影響。”
“我要仔細再研究一下這個報告,小豫,你準備一下,明天組會做一次完整梳理。另外,文章也可以準備起來了,隻要我們核實了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就可以投稿了。”童永山按捺住心中的激動,打開自己的電腦,連接柚子科技的服務器,開始從上麵下載本次實驗的所有資料。
方豫點點頭:“老師,實際上論文實驗期間已經寫的差不多了,估計也就兩三天,補充上結果和論據部分應該就能寫完。你覺得這篇文章投在哪裡好?”
童永山讚許的看了看方豫,這學生,太讓人省心了!
這麼多年,就沒帶過這麼省心的學生!
這課題從開題到現在有一個月嗎?好像也就二十多天吧?
居然把一階段的內容已經做完了!
而且結果還遠遠超出自己對一階段的預期!
童永山毫不猶豫:“當然是ECTA(計量經濟學雜誌)!”
江南蓁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去衛生間處理完了,回到了童永山的辦公室,把剛剛師生二人的對話聽了大半。
論文都已經寫好了?
不會吧?
江南蓁下意識的捂著嘴,驚訝的看著方豫。
雖然她學術能力比較差,但畢竟也是研究生畢業,基本的學術素養和眼光還是有的。
這個課題雖然基本上不屬於傳統計量經濟學領域的課題,更貼近計算機科學。
但其中計量經濟學部分的強因子模型如何改進才能適用於大數據分析,對於大多數計量經濟學的學者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哪怕開八次組會集中研討都未必能夠做出來的東西,這個才剛剛大二的本科小師弟居然一個人搞完
了?
而且還要投ETCA!?
那可是五大頂刊!
能投中一篇,就足以在國內任何一個頂級大學的經濟學係拿到教職的頂級SSCI!
而且聽童永山的意思,好像這篇文章隻要寫完了,就肯定能投中?
有這麼厲害嗎?
江南蓁豔羨的看著方豫的電腦,他這篇文章中,要是能給我個並列一作,不,哪怕給我個二作也行啊。
要不乾脆偷了他的論文搶發?
這個念頭隻是一閃即逝,想也知道不可能。
到時候不用說事後的各種會議與報告自己拿不出來,隻要童永山出來指證自己,這事就乾不成。
自己現在連學術界的小屁屁都不算,到時候再被扣上個學術不端的帽子,連金融圈都回不去了。
而且,自己的目的本身就不是為了學術,而是通過學者往上爬啊!
咦?等等!
江南蓁腦中電光一閃。
糊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