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下來地之後,梁永豐就開始招工,平地。
但是他很快發現了其他問題——建築材料不好買。
後世大眾常見的那種跟火柴盒差不多的,高度至少五六米的現代化廠房,建設起來需要用到大量的角鋼、工字鋼、彩鋼板。
1980年,全國工業產品奇缺,但凡正規廠子出的產品,都需要批文才能買到。
這其中鋼材尤其緊缺。
曆史上,直到1981年,國家才允許部分廠家在完成計劃的前提下,自銷部分產品。
深圳有國家全力支持,正在蓋的新廠房,也大都是兩層的樓房,房頂能用上預製板就了不得了。
梁永豐連預製板都沒有。
根據他的了解,深圳那邊的物資都是國家按照計劃調撥的,一個蘿卜一個坑。
他就算能高價買回來,那就必定有地方會缺。
到時候深圳出了事,一下子就能查到他腦袋上。
梁永豐隻能退而求其次蓋一層的房子。
可是就算不用預製板,地麵也必須硬化。
機器設備需要平坦、穩固的地麵,才能正常工作。
東莞這邊有小集體辦的水泥窯、磚窯、石灰窯。
他們倒是不需要批文,價格也便宜。
一噸水泥不過十幾塊,一塊磚不到兩分。
不過質量太差,梁永豐隨手抽了塊磚,往地上一摔,直接就成了兩段。
水泥凝固後,用手就能一塊一塊的掰開。
這些都是小集體辦的土窯,能燒成什麼樣,全看老師傅的經驗。
隻有青石和沙子兩樣東
西,東莞能夠保質保量。
東莞有山,可以采石頭。
又毗鄰珠江,可以挖河沙。
梁永豐隻能先撿能買的買。
先去采石場買了石頭,價格很便宜,幾塊錢一噸。
雇了馬車拉回來。
然後又去碼頭買了河沙。
又去鐵匠鋪訂做了蓋房子用的瓦刀、鐵鑿子等基本工具。
坐在買來的石頭堆上,梁永豐又打開了他新得到的那個東西。
看到自己的名字,忽然就是一愣。
隻見他的名字下麵多了一行藍色加粗的字——建築業入門技能。
點開之後顯示,“開啟建築產業入門技能後,可以識彆基本建築材料優劣,並可優化建材質量,為員工加持建築業基本技能,疲勞速度降低10%,積極性提高10%,自帶10%的熟練度,團隊配合熟練度自動提升10%,還可以建設樣板房……”
這不就是他目前需要的嗎?
梁永豐果斷點了“是”。
可是點擊後,立刻響起來了一聲“嘟!”。
麵前跳出了一行紅字——“積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