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根據地,已經整潔了很多,戰士們都回來了。
王先臣、陳明義兩人都還沒有走,等著司令員和政委回來。
陳明義去薊遼支隊做一團長,盧燕秋做二團長,三團長是冀東支隊一團副團長方忠如。
戰爭年代就是這樣,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李福生特彆強調了一下冀東局麵的複雜性,讓他們一定要謹慎。
小鬼子關東軍就在附近,隨時可能出來,必須時時警惕。
其他就沒再說什麼,以後就是友鄰部隊,沒有管轄權了。
不過,李福生也不是小氣的人,從警衛營中抽調了一個連,護送他們到津北去。
同時,李福生以支隊司令員的名義給沿途的部隊發報,做好保護。
王先臣調走了,副司令員空缺,上級也沒有著急委派。
李福生暫時不準備作戰了,必須先把根據地穩定下來。
同時遊擊隊、民兵的組建要抓緊,這可是頭等大事。
這次遊擊隊、民兵的犧牲也很大,大部分是因為掩護百姓。
小鬼子撤走了,遊擊隊整編,民兵隊伍也要擴大。
八路軍主力一回來,有3000多遊擊隊、民兵要求參加八路軍,跟小鬼子乾。
特彆是被小鬼子殺害了家人的青壯年,剛剛埋葬親人,擦乾眼淚,直接到了地方乾部那裡報名。
這股士氣不能泄,地方乾部開始了緊張的核查工作。
兵力肯定越多越好,接下來要跟小鬼子拚死搏殺了。
這兩天的學習,主要內容也是這一點。
李福生比其他領導更明白,小鬼子從明年開始就會重點進攻八路軍各根據地。
這次從天津帶回來很多設備,作用很大,特彆是機床。
做槍還不行,但是加工鋼管沒問題。
支隊上報了軍區,希望上級能從青島秘密采購一些設備回來。
這次從天津可是繳獲了很多錢財,都是大洋、黃金、白銀這類的硬通貨。
雖然大部分上交了軍區,不過留下的也很多。
李福生準備自已做小鋼炮了,技術有,關鍵是設備和材料。
當然這事不能著急,特彆是技術員,要給他們時間熟悉。
兵工廠再次擴大,500多人了,甚至連警衛連都擴編了。
根據地相關工作,李福生不操心,直接交給了楊主任。
馬副政委又被調走了,山東軍區兩位首長下的命令。
他要到山東軍區任政治部副主任,根據地更需要他。
邸玉棟接任副政委,楊以山升任政治部主任。
津南區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百姓再次看清了小鬼子的真麵目。
小鬼子確實不是人,根據地的老百姓被霍霍慘了。
李福生跟政委商量後,將新兵團的戰士補充給了三個主力團。
又從三個團抽調三個連出來,加入遊擊隊的隊員,組建津南獨立團。
津南獨立團團長由一團副團長薑大柱擔任,政委王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