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公審大會非常有必要(2 / 2)

為了換這個什麼少將,老頭子可是花了大代價。

“給17軍發報,讓他們派一支部隊北上,把人押回渝都。”

既然談好了,那就不耽誤,先把人弄回來。

“告訴他們,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把人帶回來。”

這件事太重要了,要是國府能大肆宣傳一下,對抗戰意義重大。

接到總部的電報,劉福生立即明白了總部的意思。

拿到傷亡統計的時候,李福生沉默了很久。

第一次遭遇這麼大的犧牲,太心疼,八個團,幾乎兩個團打沒了。

可是,打仗,哪裡會沒有犧牲。

“司令員,怎麼辦?”

“既然總部決定了,那就給他們。”

“給總部發報,薊遼獨立旅的編製,我們不要了,給友鄰部隊吧。”

津海軍區三個支隊,總部清楚,陝北也清楚。

李福生還真不在乎,總部隻是征求軍區的意見,沒有必要再去改。

渝都那個人慣用的伎倆,空頭支票開了不少,沒意思。

旅也就是麵子上好聽,沒有什麼意義。

“給總部發報,從津南再調兩個團北上。”

李福生還是想把司令部建在薊遼邊區,指揮部隊方便。

津北的群眾基礎薄弱,下一步,要重點發展。

津南可以留下部分兵力,協同津南軍區滄海支隊作戰即可。

總部既然想大力發展津北,那就要做紮實了。

邸玉棟、蘇達清都要過來,雷戰、朱大有完全可以挑大梁了。

軍區現在就是個空架子,更不可能再回津南了。

半個月後,總部回電,批複了津海軍區的請示。

邸玉棟正式出任津海軍區政治部主任。

同時,為了根據地能快速發展,任命冀東特委組織部長周文斌兼任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不過,總部把蘇達清留在了津南,那邊需要一個乾將。

蘇達清擔任津南支隊司令員,對根據地的發展更加有利。

軍區也明白了總部的意思,王先臣、桂蓬洲、蘇達清這三個司令員非常關鍵。

既然總部有全盤考慮,津南離不開,那就先這樣擺著吧。

軍區立即從部隊中抽調了100多乾部、500多戰士下到地方,幫助建立基層政權。

跟津南一樣,津北開始在鄉村組建民兵隊伍。

津北的基礎也很好,李先生就是樂亭人,10年前就有乾部在津北開展工作。

但是從31年開始,府軍進行了多次殘酷清剿,地方組織損失慘重。

八路軍過來後,有一些乾部開始不敢暴露身份,紅軍和八路軍的關係,很多人不清楚。

過了半個月,八路軍打小鬼子,又在根據地宣傳。

還在堅持的乾部總算是相信了,立即主動加入了進來。

有了他們的幫助,根據地的基層建設走上了快車道。

部隊也差不多,一場大戰下來,邊休整邊總結。

再有就是集訓,這次的強度更大了。

大部分戰士已經認識到了,真要拚起來,小鬼子很難打。

平時說得再好,不如親身經曆。

大部分戰士有了非常深的感受,不訓練,不提高,戰場上可不玩虛的。

特彆是這次,犧牲了這麼多戰友,必須吸取教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