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仗打了很多次了,特彆是白乙化,東北這邊很多情況都熟悉。
到了冀熱遼,白乙化成長的非常快,主要是這邊的打法更適合他。
冀熱遼的高級乾部,都參加過軍區組織的培訓。
教授的內容五花八門,什麼都有,甚至包括特殊情況下怎麼偽裝身份。
李福生經常說一句話,高級乾部不要整天想著為國捐軀。
有時候,活著才最艱難,知道自身的責任,就不會輕易放棄。
白乙化感覺很新奇,冀熱遼部隊跟其他地方就是不一樣。
從冀東調到抗聯,開始白乙化確實有點想不通。
在家鄉作戰,護佑鄉鄰,才是他最應該待的地方。
趙傑特意找他談話,問了他幾個問題。
就算是把冀東的小鬼子消滅了,東北還有幾十萬,再來怎麼辦?
冀東的百姓隻有幾十萬,東北有幾千萬,他們不是同胞家人?
一個支隊,幾千人,每人都有家仇血恨,要不要報?
白乙化真是一下子想通了,殺小鬼子,不僅僅是家仇,更是國恨。
說起來,調他到東北,還是李福生的意思。
按照李福生的想法,這些犧牲在冀東的乾部,最好都離開。
陳宗堯,從薊南調到津南,就是一種保護。
就算是輪換了,現在冀東挑大旗的王先臣,下一步也要調出來。
白山支隊整編成三個主力團、一個獨立營、一個偵察營、一個突擊營。
還有炮兵連、機槍連、警衛連,總兵力6800多人。
不錯,他們藏私了,從冀東打到遼東,他們私下招收的新兵有1000多人。
每個團都有一個新兵營,其中有一個還是冀東帶出來的。
他們支隊,冀東的戰士有兩成,大部分是老兵。
這些老兵現在大部分成了支隊的骨乾,一半基層軍官出自冀東。
還有一點非常難得,整編時,二旅有一個連的老紅軍整編到了支隊中。
這可是冀熱遼獨一份,就連津南都沒有整編製的紅軍連。
這個紅軍連的大部分戰士也成長起來,很多人在團、營級職位上。
不過,通化支隊跟其他支隊差不多,兵員很雜,各地都有。
按照縱隊指揮部的命令,他們要確保小鬼子主力不跑到外麵。
要是小鬼子全散了,一點點收拾起來,可就難了。
小鬼子軍營在哪,清清楚楚,圍上去,打就是了。
通化的小鬼子非常凶殘,當地的百姓深受其害。
下鄉搶劫、殺人、強奸等等,真是連畜牲都不如。
軍區命令攻打通化,也有這個因素在。
更重要的一點,當時圍攻楊將軍的小鬼子,大部分來自通化聯隊。
要說起來,小鬼子確實不弱,關鍵要看對誰。
一縱三個支隊,都是從冀熱遼出來的精兵。
說是支隊,其實大部分是從旅裡分出來的老兵。
補充的遊擊隊也都經過訓練和實戰鍛煉,跟新兵不一樣了。
這一打起來,小鬼子才發現,他們跟抗聯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