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客棧之中已經滿座,隻有祝英台對麵尚有一空位,於是乎,梁山伯便上前請求拚個桌。
祝英台同意了,二人坐下後,便很自然的攀談起來。
不得不說,王績不愧是才子,這一次編劇的工作,應該是徹底的釋放了他的才能,劇本寫的非常好,台詞也很棒,對話之間,既通俗易懂,又蘊含高雅,引經據典毫不生硬。
在場的都是飽學之士,聽著這些很有講究的台詞,再加上優雅的配樂,頓時都沉浸在了其中。
祝英台本身就是才女,而梁山伯也是才子,交談之中,就開始互相欣賞起來。
最後兩人得知都是要去求學,便結伴而行。
到此第一幕落下。
群臣對於這種新穎的表演方式非常喜歡,正好利用這個轉場的時間,開始說話討論,氣氛一時很是熱烈。
很快,旁白的聲音再次響起:“二人彼此欣賞,於是便一同進入了書院,成為同窗……”
然後,第二幕也開始了。
第二幕就是演二人同窗三載的各種生活趣聞。
這其中,梁山伯是如何的博學多才,祝英台如何的芳心暗許,已經埋下了暗線。
當然,這其中還有些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鬨出的各種誤會。就比如梁山伯提出要和祝英台結為異姓兄弟的時候,祝英台卻是死活不從,惹得群臣哈哈大笑。
同時也感歎,這梁山伯怎能如此的遲鈍,其實戲中好幾處都已經交代了,祝英台是女兒身,但是梁山伯愣是沒注意!
群臣是單純的笑,但是李二的內心卻是另有滋味。
他已經看出來了,這出劇應該講述的是愛情的劇,劇中祝英台給梁山伯紅袖添香的場景,讓他又想起了當年自已讀書的時候,皇後在旁邊給自已研墨的場景。
一時間,長孫皇後的臉龐,再一次的浮現在了李二的腦海中,不由得眼圈又紅了。
第二幕結束後,群臣又開始討論起劇中的劇情。
誰沒年輕過?在座的各位,幾乎都有著求學的經曆,劇中描述的許多場景,又何嘗不是當年的自已?
於是乎,便有人開始聊著自已當前求學的一些軼聞趣事。
不久之後,第三幕的旁白也響了起來:“時光飛逝,三年的的求學之路,也接近了尾聲,二人也到了將要分開的時刻……”
第三幕的劇情很簡單,就是兩人在書院之外惜彆。
令人惋惜的是,祝英台到最後也沒說出自已想說的話,隻留下了自已的地址,希望梁山伯以後可以去尋她。
眾人看的直搖頭,這梁山伯也太遲鈍了,這祝英台就差明說了,但是依然還沒意識到……
第四幕的轉場就是祝英台回到家之後,祝老爺對於她離家三載非常的不滿,然後下令將其軟禁起來,並且讓她準備婚事。
祝英台因為已經芳心暗許,所以死活不同意,氣的祝老爺大發雷霆。
順帶說一下,這個祝老爺,是王績親自上陣,也是這次話劇的唯一的男性演員。
由於王績活了快一輩子了,一直都鬱鬱不得誌,現在總算有了一個可以一展才華的機會,所以,演的格外的賣力,也格外的入戲,將祝老爺阿諛逢迎的醜惡嘴臉表演的淋漓儘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