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韜光養晦(2 / 2)

太上無情 風禦九秋 3852 字 3個月前

“還去送啊?”黃七隨口問道。

“嗯,”二毛點頭,“還得再送兩天。”

黃七點頭答應,推門進屋。

二毛回到自己房間躺臥在床,自腦海裡翻來覆去的揣摩接濟雲崖山米糧一事,這事兒肯定捂不住,遲早得露餡兒,薑召等人無疑是想將雲崖山那些參悟闡石的九州盟弟子給困死的,因為自己的接濟,令得朝廷的計劃再度落空,薑召肯定會很生氣,不過薑召因此遷怒於他的可能性並不大,至少不會因此而殺了他,畢竟他也不是故意的。

昨天他與裴一帆和雲鼎已經統一了說法,隻說自己並不是主動饋贈米糧,而是被他們給強行征調走的,之所以有此一舉,並不是做好事不留名,也不是不想讓那些參悟神石天書的人領他的情,而是為了誤導薑召,他日薑召等人上門問罪,自己也可以撒謊自己並不想給,那些糧食都是被裴一帆等人給搶走的。

如果薑召問自己為什麼自己一個人住在這裡,卻種那麼多的地,他就可以說種地是為了接濟山下的饑民,而自己也的確有接濟饑民的舉動,也不怕薑召等人下山查證。

思前想後,感覺沒什麼後患,這才安心睡著。

午後醒來,先是盤坐練氣,雲鼎昨天曾經說過即便是悟性最高的姬道元,通過參悟天書,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也不過由淡紅晉身深紅,而他幾乎在同等的時間裡,從一點修為都沒有而晉身淡藍,這就說明自己參悟的梁州陰術並不比闡石天書遜色多少,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自己的天賦和悟性本來就比姬道元要高。

不管出於哪種原因,得知自己練氣突飛猛進,還是令二毛信心倍增,昨天裴一帆和雲鼎曾經說過,明年年底那些參悟神石的九州盟弟子就要出關了,屆時雙方一定會爆發激烈衝突,到得那時自己想要袖手旁觀,置身事外就很難了,為了確保到時候自己有自保之力,必須抓緊時間提升修為和推衍法術了。

入夜之後,二人又牽著毛驢下山了,山下的饑民沒想到天上掉糧食的好事兒還會再次發生,事先都沒什麼準備,不過聽到鑼聲,他們拿著碗瓢盆罐跑出來的速度

明顯比昨天快了不少。

第三天晚上二人是下半夜去的,又是四百斤。

第四天,裴一帆等人帶著五頭大象趕來了,玄雲宗位於梁州的象郡,既然是象郡,就說明這片區域有大象的存在。

二毛早年曾在路上見過一次大象,知道這種龐然大物力氣驚人,卻沒想到它們能負重兩千多斤,滿滿一屋子的糧食,五頭大象就輕鬆馱走了。

二毛之前估算的很是準確,他一共有一萬兩千斤糧食,裴一帆等人馱走一萬,這幾天往山下送了一千多斤,而今糧庫裡隻剩下七八百斤了。

七八百斤看似不少,實則不多,因為除了他和黃七,山上還有驢和雞要養,隻可惜那頭辛苦養了一年多的母豬,好不容易養大卻被鄉民給偷走了。

糧食被運走之後,玄雲宗再度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先前自山下村子裡的所見所聞令二毛越發珍惜眼下來之不易的安寧和平靜,練氣越發勤勉,推衍法術也越發用心,除了這兩件大事,另外兩件事情二毛也一直不曾懈怠,一是對意念的繼續強化,以此確保自己來日做法時可以專心專注,調禦體內靈氣如臂使指。

還有就是利用意念自丹田氣海布下了一道阻氣玄關,阻氣玄關的用處是開合丹田氣海,可以隨心開合,玄關開啟之後,丹田儲納的靈氣才能順利引出,如果以意念關閉了玄關,靈氣就會全部斂藏於丹田氣海,周身沒有一絲靈氣存在,甚至到了晚間會完全看不清東西。

二毛之所以有此一舉,主要是為了隱藏自己的靈氣修為,因為他發現一旦擁有靈氣修為的人碰觸到自己,自己體內的靈氣就會不由自主的運行並做出防禦,雖然這種無意識的反應是對自身的一種保護,但這種反應很容易暴露自己的靈氣修為,一旦自己的修為被彆人察覺,對自己將會是一件極為不利的事情。

半個月之後,天降喜訊,母豬回來了,不但自己回來了,還帶回了一群花裡花哨的小豬仔。

直到此時二毛才知道它並沒有被鄉民偷走,而是跑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躲著生產去了。

此前二毛一直揪心它身懷六甲卻被人給殺了,而今見它母子平安,心裡彆提有多高興了,立刻收拾豬圈,抱草鋪窩,歡天喜地的伺候月子。

二毛乾活麻利,每天伺候這些禽畜用不了多長時間,不過田間除草很費工夫,這還得感謝狗子們晚上替他看田守夜,不然他晚上就得睡在田間地頭,看著這些尚未成熟的莊稼彆被鄉民給偷了。

二毛每天都在忙碌,不是吐納練氣,推衍法術就是乾各種農活兒,他原本還想習練一些基本的拳腳功夫,也想過嘗試著淬煉幾件法寶,奈何瑣事太多,他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再去做彆的事情。

除了熟悉掌握畫寫符咒,二毛還有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推衍咒語和指訣上,單是不同的咒語就羅列出了數百種,好在這些咒語並不需要完全掌握,真正臨陣對敵或是畫符作法時用到的也不過幾十種,隻是他需要自這數百種咒語裡逐漸總結挑選出氣勢最足,表述最準的咒語並將它們與不同的符咒進行組合配對,此舉不但耗費了他大量的精力,還需要用去大量時間進行繁瑣的檢試。

雖然耗時費腦,操心累神,二毛卻是勤練不輟,甘之若飴,隻因他深知伏久者飛必高,臥久者行必遠的道理,自己雖然眼下躲在玄雲宗韜光養晦,但遲早都是要出山的。

正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衝天,自己此時的漫長蟄伏和所有隱忍,隻是為了來日的一鳴驚人,一飛衝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