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已經打聽過了,這邊過年不包餃子,但是家家戶戶蒸年糕、包粽子。
切上臘肉、臘腸蒸的甜中帶鹹年糕他們肯定吃不慣,放五花肉和綠豆包的肉粽子,一想就覺得油膩膩的,他們更不敢吃。
但是他們可以蒸甜年糕、也可以包放上大棗、板栗的甜粽子了,這些材料很多,她都得買。
嶺南過節很講禮節,年前年後有親戚、拜年都得準備禮品。拎著東西去拜年,彆人家回的禮可能比自家拎去的東西還多。
京城裡的小點心也得做一些分給大家,也算結個善緣,這些材料也得買。
銅板得趕緊換,這裡大年初一開始,出門見個人都要塞“利是”,裡麵銀錢不在多,也就封個一文兩文的,但是老人小孩見麵都要給,就是那種三四十歲不成婚的老光棍,也可以年年收“利是”。照這種做法,莊氏覺得他們這麼一大家子人,銅板起碼得準備半水桶。
莊氏今天在集市上確實換了很多銅板,不過沒有誇張到用水桶來裝。不過晚上回到家,二郎幾句話就給她狠狠打臉。二郎跟她說:“娘簡直是~~,娘也不想想,隻要年三十先備著一點紅封,備著一大早有人上門就行了,等我們幾兄弟帶著團子出去轉一圈回來,跟你們換碎銀的銅板得一大堆。”
後來事實證明確實是這樣,因為這件事莊氏還被婆母和幾個妯娌埋汰了好久,第二年過年還被提起。
也幸虧後來在村子裡買菜買點零碎東西,銅板都可以用得上,不然她得留著再等彆人上門恭喜發財。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PS:今年好像過得特彆快,沒過多少天孩子就要放假,這兩天出門發現街道上已經開始有點過年的氣氛了。
你們的家鄉都在南方還是北方?過年的習俗還在不在,過年的氣氛會不會一年比一年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