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往前,越是接近集市兩邊賣小吃的小攤子更多,一些婦女和婆子直接一個板凳、一個簸箕就在做買賣,賣的多數都是自家做的吃食。
有紅糖白糖蒸的糖糕、有芭蕉葉包的糍粑、也有三角形的粉角、馬蹄糕、馬拉糕,還有用一大鍋油炸的油果子……蒸的煮的油炸的琳琅滿目,每一攤都可以聞到不同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大舅母等等我。”
莊氏看到景春熙眼睛不夠用、腳步都邁不開,不免有點好笑,但是都已經過午了,她急著進集市去買東西,實在等不得。
在家已經跟老夫人商量好了,過年也要蒸年糕、包粽子,所以糯米得買,板栗、紅棗、鹹鴨蛋也得買,紅糖白糖更得買,其他需要買的小東西更是數不勝數,她後悔剛剛沒把記好的小本子交給女兒和兩個妯娌,白白讓她們悠閒了。
“娘!娘!我看見三嬸他們了,在那個鋪子裡麵,你快點過去,熙表妹我來看著。”大郎聲音很大,扯著母親的袖子,踮起腳跟指著不遠處給她看,也催促她趕緊過去。
就知道他娘是忙碌的,也肯定等不得熙表妹磨磨蹭蹭。
莊氏沒有大郎高,也沒有他的眼睛尖,還是大郎又帶著她往前擠了十幾步,終於讓她如願找到了妯娌隊伍。
和大表哥兩人再回頭,景春熙竄進了一個雜貨鋪子裡。她看上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要買個裝東西的竹籃子。她得把街上沒吃過的吃食都一一買回去,昨晚就答應了兩個小團子給她們買好吃的和好玩的,不然她們就不依不饒賴在她們屋裡,不肯回去睡覺。
得給兩個小團子解饞,也讓家裡人品嘗一下嶺南的美味吃食,感受一下嶺南不同的年味。
竹籃子被大郎挎著,緊跟在景春熙的後麵,一路逛過去銀子沒花多少,但是竹籃子就裝了半筐。
光是不同味道的糕點就買了好幾種,白糖糕、黃糖糕、夾心的千層糕、葉子包的糍粑有好幾種餡料,紅豆餡豆沙餡、芝麻花生餡、還有鹹菜肉末餡,都得來幾個。
油炸的鹹水餃、甜水餃比較耐留,景春熙又買了很多,兩個人一麵買一麵吃,吃得肚子脹脹的也不肯停,慶幸剛才沒多吃一碗雲吞,不然真的沒這種口福。
直到籃子都快裝不下了,兩人才住了手,正想回去找家人,沒想三郎四郎先找來了。四郎手上拿著吃食,三郎手上拿的小玩意應該是買給兩個團子的。
四郎盯著大郎手上的竹籃,說:“你們怎麼也買那麼多?這些吃食二嬸、三嬸都買過了。”
景春熙也不感到詫異,其他人也會買的就說明是好東西:“這天氣隨便留,又不是今晚吃了明天就不能吃。”
四郎手上還拿著一根長條的油炸吃食金黃金黃的,他往嘴裡咬了一口,再舉給他們看,裡麵白色的餡料晶瑩剔透,像凍住了一般:“這個炸乳條很好吃,外麵熱,裡麵涼,還咯嘣脆。不過隻能趁熱吃,不好帶回去,你們不嘗的話會後悔,我帶你們去買。”
說完也不管他們同不同意,想不想吃,又帶他們擠去集市的中心,今天出門每個孩子都發了二兩碎銀,他們在家的時候都想著省省省,可是一看到好東西根本就沒想留住。
整個集市除了外圈的鋪子,中間是一塊空曠的場地,但是也用木頭柱子支撐起一排排整齊的攤子,頂上統一用茅草覆蓋可以遮風擋雨,攤子的是木板,隻要交了租金就可以在這裡買賣。
裡麵簡單劃分了區域,賣肉的、賣海鮮的、賣生禽雞鴨的都有,而擺賣蔬菜的則是擠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裡,攤子的租金應該更便宜。
在市場裡穿梭,景春熙是看得目不暇接,但是即使有幾個表哥在周圍護著,也被人擠和踩踏了不少。
前世在莊子裡那時候,也曾經跟煮飯婆子去過外麵的集市,但那隻是村頭有個十來攤東西賣的小集市而已,就跟崖門村碼頭的小集市差不多。這樣龐大的年貨市場,她是第一次見到。
當然京城肯定會有更好更集中的市場,但不是他們這些小姐公子們能去的。
見又多了兩個免費提籃的表哥,景春熙也不客氣,照著自己的想法,隻要是過年用得上的吃食又買了不少,反正家裡人多,買多了也不會剩下。
最後看實在提不動,不打算買了。
四個人再往外擠的時候,看到街口有一個賣對聯的攤子人潮如織。
四郎看到人家不停收銅板,心生羨慕,說:“早知道叫三叔和二哥也來寫對聯,肯定可以賺不少錢。”
景春熙:……
“快點進去挑點紅紙,回去了讓他們寫,我們家要貼的可不少。”大門要貼,前院二院三院都要貼,養了雞就是雞籠也要貼張“六畜興旺”。
家裡有現成的兩個讀書人,肯定不能讓他們閒著,如果還花錢買彆人寫好的對子就太虧了。
“咦!怎麼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