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沒亮就被景明月拉了起來,整個人還處在懵懂狀態。
“快點!去祭拜祖宗。”
景春熙已然忘了自己現在已經姓景的事,好像覺得姓景也不應該有她的事。
正廳裡燈火通明,八仙桌上燭台熾熱,已經燃起了三支香火。
一眾景氏後人齊刷刷跪在景永誠和老夫人的後麵。
而春熙跪的位置,居然就在司氏和景長寧的旁邊,而且是居中的位置,另一邊跪的是莊氏和殷氏。
這是老將軍和老夫人的說法,說景春熙代表的是女兒景秋蓉一家,既然用了景家姓就是景家的後人,而景秋蓉比景長寧大,自然排序就跪在了他的前麵。
這讓景春熙非常惶恐,但也深知這是一家人對他們親情的尊重,忽然感覺肩膀上沉甸甸的,多了一份責任。
如果按嶺南的風俗,出嫁女外孫女都是不能回來祭拜祖宗的,就是清明祭祖也不行,說是會帶走外家的福運。
同樣跟著跪拜在最後麵的王嬤嬤,平時最是講究規矩,看到老將軍老夫人這樣的安排,也不禁嘴角抽了抽。
如果是跪祠堂,連家裡的女眷都沒辦法參加的,現在老將軍老夫人真的是破了大例
不過主人這麼決定了,她也不會製止,更不會言語上有什麼不敬,對表小姐她隻能說以後會更加的敬重。
光是憑著這表小姐從京城到崖門村來一路的安排,她就知道表小姐是極其聰慧和機敏、胸有溝壑的,值得老將軍和老夫人這麼做。
臘月二十五,
蒸年糕,包粽子。
糯米是前一天就磨好的,用乾淨的布袋吊在天井上掛了幾個時辰,水分稍乾就可以攪拌糖漿瀝到蒸盤上鍋蒸。
包粽子的粽葉煮水後再清洗、剪頭去尾,綁粽子的繩子是一種水草,說是也可以編成涼席的。
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淘乾淨,兩張粽葉,兩勺糯米,一顆紅棗一個板栗,輕輕裹幾圈再一綁,一個三角粽就成型。
調好了漿,蒸糕主要看的
是時間和火候,抬糕也需要點力氣,糖霜和馬夫景義來就行。
包粽子的人可就多了,幾乎是全民皆兵。
莊氏和兩個妯娌帶著景明月和景春熙在旁邊學,景明月倒是學得興致勃勃,小粽子包得有模有樣;可景春熙任你怎麼教、怎麼包都是包漏米的,沒一會就浪費了一張粽葉,還得有人在後麵幫著補救,所以包了兩個景春熙自願服輸也不想玩了。
就搬張凳子盯著小團子和巧巧兩個人玩米,家裡人多需要分出去的也多,昨晚泡的一共是五桶米,自然有一桶是屬於小團子和巧巧的。
兩個人用竹勺把糯米拌來拌去,從這個盆漏到那個撮箕,撒在水裡和地上的都不少,雖然有點浪費,但看她們玩得高興,也沒人會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