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長寧隻比李子文大了四歲,也看不出是否已經成婚,李子文叫景公子才不會出錯,如果叫景叔就有點老了,還算識相,也不知道是不是村長提前教的。
旁邊的族老和長輩們也都紛紛誇讚李子文,他畢恭畢敬地站著,看著非常謙遜,隻是微笑著並不搭話。
景長寧把二郎叫了進去:“這是我的二侄兒景從光,年十五,也是個會讀書的,如果不是這次流放,明年也會參加院試,你們可以相互切磋,不懂的也可以過去問我!”
這話讓村長臉上的笑容又展開了不少,其實這幾日他已經叫人暗暗查了,大慶二十三年的進士確實有景長寧,而且還排在二甲之內,正不知如何讓孫子去請教一番,沒想到景長寧卻自己拋出了橄欖枝。
李子文應了聲“好”,又拱手謝過,也和二郎兩人見了禮。
景長寧又介紹景春熙:“這是外甥女熙姐兒!”
景春熙沒有邁步進去,隻是朝眾人輕輕福了一禮。
眾人皆說:“這姑娘長得可真好。”景春熙也沒覺得不好意思,在村子裡她這長相可算是出挑的,沒必要客氣。
看其他人一副探究的目光,想問不問的樣子,景長寧才解釋:“熙姐兒過完年還要回京的。”
聽這麼說,所有人了然。雖然流放了還有親戚在京裡呢,更是不容小覷了。
李村長笑的臉上的褶子更深,也仔細打量了一下繼續朝他們行禮的二郎,又看了看景春熙,然後才擺擺手讓李子文帶他們出去!
外麵那個叫小靈的姑娘已經在門檻邊等著了,她也跟景春熙一樣,也就八九歲,眼睛不大,臉圓圓的,應該是李子文的妹妹,她一臉盈盈地笑,兩人都輕輕福了一禮。
李子文把他們往旁邊屋子引:“外麵人太多了,進書房吧。”剛才他也是從這間屋子出來的,這時候外麵吵哄哄的,應該也隻是進屋躲過外麵的嘈雜而已。
書房比堂屋窄,但是不像他們家那般黑暗,環顧四周,前後的窗都比較大,做得也矮一些,還有亮光從頂上射下來,應該是屋頂安裝有琉璃瓦,果然這一家是重視讀書的,這樣的投入都敢下。
一張大大的書桌,椅子背後靠牆的位置是兩個書櫃,書櫃淺黃色沒有上漆,材質應該是杉木板,但是上麵的書不少,兩個書櫃幾乎都滿了。
書桌的正對麵牆上是一副對聯,連景春熙都看得出不是出自什麼大家之手,李子文笑著解釋也沒有不好意思:“我去年寫的,實在拙劣了一些,聽聞從文三叔的大名,不知能否跟他討要墨寶!”
這是先把景長寧先惦記上了。
二郎也笑:“等明日收拾完了,我和三叔也要開始寫對子,也是要送幾幅給本家的,要不明日有空你過去看看,要是覺得還行,三叔是不會吝嗇一點筆墨的。”
和景長寧的筆墨比起來,牆上這兩幅確實不夠看,但是二郎喜歡李子文這個直爽、不遮不掩的性子。
現在他也看出來了,被李氏一族奉為天才的李子文,並沒有嫌棄他們流放的身份,而是想跟他們多親近幾分。
李子文有點迫不及待:“我待會就跟你們過去,祖父也給你們備了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