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周楚的嘴炮能力,被清算的華亭縣,士紳們聯合(2 / 2)

除了這十幾萬畝土地之外,那些士紳們少丈量的土地加起來也有四五萬畝,這四五萬畝都加在了普通百姓頭上,總體是不多不少的,這部分的罰款,周楚設置的更好一些,每少量一畝,罰款二十兩白銀或高一成價值的銅錢。

兩項罰款加起來,就有兩百多萬兩了。

這還隻是華亭縣一個縣,鬆江府是江南最小的一個府,隻有華亭縣和上海縣,因為這一塊地區屬於衝積平原,很多地區都是慢慢形成的,所以明初才設府。

而其他府,如蘇州府,則有八個縣,而且是八個極其富庶的縣,每一個都超過了華亭縣很多。

江南的整體財力,由此可見一斑。

華亭縣所有的地都被清丈出來之後,那些被多量了地的百姓,紛紛來到錦衣衛衙門,為那千戶送上萬民傘,千戶無比汗顏,哪裡敢冒領這份功勞。

“諸位,這件事雖然是本官

在做,卻是周大人命本官做的,本官不過是聽命行事,諸位要謝,就謝周大人。”

百姓們聽到這話,紛紛打聽周楚的名諱,很快就知道了如今整個江南的錦衣衛臨時衙門,都是因為這位周大人的命令才設立的,周大人要做的便是為民請命。

但這萬民傘已然是做好了,百姓們堅持送了出去,他們想找周楚也找不到,便在家中供奉起了周楚的長生牌位。

一時之間,周楚的賢名開始從華亭縣向整個江南地區傳播。

這一點倒是和京城截然相反。

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兩地的百姓區彆有多大,而是周楚在江南,本就是植根於底層百姓在做事,在京城又是另外一種做法,導致百姓不清楚真相罷了。

江南的這些士紳眼看著華亭縣被清算了,再加上近期因為百姓的狀告,無數士紳被抓被罰,嚴重的甚至被抄家,這些人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

於是各府各縣的豪紳紛紛派出代表按照約定前往江南商會,想要商議出一個對付周楚的章程。

一時之間,江南商會總部人聲鼎沸,包括楚輝祖這些商人,一共有近百人。

躲了許久的崔文奎,此時也出現在了這裡。

“崔大人還真是貴人事忙,關鍵時刻怎麼找都找不到您。”

這些士紳之中的一個代表對崔文奎冷嘲熱諷道。

關鍵他還真有這個資格說這話,因為這人是朝廷的二品大員致仕的,是崔文奎的恩師。

“老師,學生也是有苦難言啊,我大哥父女兩人被那姓周的扣下了,他還拿著皇帝的聖旨逼著我簽那份文書,我如果不簽。。。。哎!”

麵對自己的老師,崔文奎一臉苦色道。

之前崔文奎不解釋,是因為明白這事剛一出,沒人會聽他的解釋。

但如今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這些人還得指望崔文奎這個巡撫呢,自然也就聽的下去了。

聽到這話,眾人臉色稍霽。

“既如此,那你便拿個章程,該如何對付這周楚。”

崔文奎的老師說道。

崔文奎聽到這話,頓時一臉為難,他要是有辦法對付周楚,也不會躲起來了。

不過此時他也清楚,自己必須得拿個主意。

“學生以為,讓那昌國公和建昌侯去鬨,他們拿了我們這麼多資源和好處,自然得做點事。”

崔文奎將張鶴齡兩兄弟引來,自然要讓他們發揮作用。

一旁的楚輝祖則暗暗將這些話記在心裡,準備回頭想辦法告訴周楚。

“要我說,不如讓張鶴齡這兄弟兩人造反,隻要他們願意造反,我們每一家都可以出人,多的不說,十萬大軍還是可以湊齊的。”

其中一個士紳有些不耐煩道。

顯然他對崔文奎的主意不太滿意,這兩個草包不是沒鬨過,前些日子在華亭縣已經鬨過了,周楚搭理了嗎?

“我覺得這個提議不錯,隻要這兩兄弟肯反,一切就都有轉圜的餘地了。”

其他人紛紛附和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