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恬當然不知道顧嵐為何要這樣做了,這是顧嵐埋在心底多年的最大秘密。
很多年前,顧嵐第一次接到入東宮為太子內君的聖旨,整個人都懵圈了,好半天說不出話來。
倒不是說衛國公府的世子就一定不能進宮,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們家沒有抗旨的資格。
再說顧家的世子也不是沒有進宮為後的先例,太宗皇帝的皇後顧唯就是顧嵐的伯祖父。正是原先的世子顧唯進了宮,衛國公府繼承人的身份才輪到了顧嵐的祖父顧嘯。
隻是太宗皇帝與顧皇後是一見傾心再見鐘情,顧唯進宮也是自願的,此事顧嘯可以作證。
到了顧嵐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且不說他是否願意進宮,單說小太子君恬年僅六歲,這樁婚事看起來就很不靠譜了。
都說薑是老的辣,最先回過味的還是已經退居二線的老國公爺顧嘯。據他老人家分析,皇帝的身體恐怕是不行了,急著讓小太子成親,主要是為了日後皇後可以攝政,其他都是無關緊要。
隨後顧家人還打聽到,顧嵐並不是昭元皇帝唯一考慮過的兒婿候選人,他還考察過長寧王世子姬夜和永安王次子薑旭,選中顧嵐是他再三權衡的結果。
昭元皇帝究竟看中了顧嵐哪點,衛國公府不得而知,就是顧嘯想來想去,也隻能猜測皇帝對兩家異姓王府可能是更忌諱些。
既然顧嵐進宮的事無可更改,顧家也就不做無用功了,抓緊時間對顧嵐進行惡補才是真的。
小太子隻有六歲,再聰慧也隻是個小孩子,他的母族靠不上,謝皇後又有自己的親兒子,顧嵐若是進了宮,日子肯定不好過,隻盼皇帝能多撐些時日才是。
可惜事與願違,匆匆忙忙辦完小太子的婚事,昭元皇帝僅過了一個月就駕崩了。
顧嵐近乎是被趕鴨子上轎的方式推上攝政皇後的位置的。他隻有十八歲,雖然從小被人誇讚文武雙全天賦過人,可他學的都是如何做好臣子,如何對君王儘忠。
驟然間被人推到至高無上的位置,顧嵐麵臨的壓力可想而知,他沒被逼瘋真的心理素質很不錯了。
先帝讓顧嵐攝政不隻是為了讓他穩定朝綱,還要讓他教好小皇帝,畢竟夫夫一體,他們的未來是綁定在一起,倘若把小皇帝養歪了,對顧家來說未必就是好事。
要知道,謝太後是有親生兒子的,她哪怕什麼也不做,給皇帝夫夫的壓力也不會小。
顧嵐哪裡會養孩子,他從來就沒想過這樣的事,被迫進宮之前顧太太想讓他早日成親,還被他以各種理由推脫了。
偏偏君恬還不是普通孩子,顧嵐麵對朝局已經忙得快要抓狂了,對君恬隻能各種嚴厲,讓太傅、太師、太保輪著上,不給小皇帝一絲一毫偷懶的機會。
如此一來,君恬對顧嵐就很難親熱起來了,他的皇後太凶了,他卻找不到人可以告狀。
磕磕絆絆中,十年時光轉瞬即逝,小皇帝很快到了親政的年齡。
隨著君恬日漸長大,他和顧嵐的矛盾也日益變深。小時候,君恬不喜顧嵐對他的管束;長大後,君恬就是不滿顧嵐對他的保留了。
十年攝政,從最初的舉步維艱到後來的遊刃有餘,顧嵐在付出諸多努力的同時,也有了很深的根基,即便他名義上還了政,他對朝局的影響力和掌控力也是絲毫不減。
處理起政務來束手束腳的君恬對顧嵐各種看不慣,覺得他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偏要插手,於是兩人各種鬥法。
互有勝負的幾次交鋒過後,君恬憑著天時地利人和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輸給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顧嵐的心情十分複雜,有不甘,又有些不明所以的得意。
與此同時,顧嵐也感到了些許的輕鬆,過去這些年他活得太累了,既然君恬已經擔得起皇帝的責任了,他換個活法讓自己輕鬆點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