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太後與先帝是結發夫妻,十五歲就進宮當了太子妃,與先帝的感情還算不錯。
然而,太子妃進宮數年,始終沒能懷上身孕,長信宮方陸續添了孫良娣、趙良媛等人。
天嘉十五年,東宮喜訊不斷,太子妃與孫良娣、趙良媛竟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裡相繼被診出有了身孕。
隻可惜,那年的中秋節宴發生了意外,太子妃與趙良媛腹中的胎兒都不幸沒能保住,隻有孫良娣逃過一劫,順利生下了先帝的長女懷安公主。
更可惜的是,太子妃沒了的還是個已成型的男胎,而她本人也被太醫斷定,日後再難生育了。
至於趙良媛,事後不久就被皇後幽禁了,數月之後病逝冷宮。雖然沒人明確說過趙良媛就是整件事的始作俑者,可從最終的結果倒推回去,大多數人隻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先帝原就不是熱衷兒女情丨事的人,出了那事對後宮諸人就更冷淡了。也就是他膝下還沒兒子,才不至於徹底不踏足後宮。
先帝即位四年後,新進宮的林侍君生了懷玉公主,眾人期盼多時的小皇子依舊遙遙無期。
又過了六年王貴姬才生了君恬,那年先帝已經三十六歲,前朝後宮直呼阿彌陀佛。
謝皇後無子又難生育,王貴姬出身和見識太低,有人曾建議先帝,把君恬抱去未央宮撫養,哪怕是不改玉牒也行。
雖說先帝自己也嫌棄王貴姬養孩子養得不好,可他沒讓謝皇後撫養君恬,而是從君恬三歲起,親自把他抱到身邊進行啟蒙。
君恬當太子的三年裡,待在東宮的日子屈指可數,他就住在紫宸宮,每天的功課都是先帝親自指點。
謝皇後對待君恬一向是溫柔可親的,即便她生了君悅也是如此。
隻是小孩子通常都是很敏感的,謝皇後對自己與對君悅不同,也與父皇對自己不同,君恬不至於抵觸謝皇後,但也始終跟她親近不起來,不過是麵上保持著對嫡母應有的尊敬。
先帝駕崩後,君恬的學業生活都是顧嵐在負責照料,與謝太後也沒變得更親近,不過每日例行問安罷了。
以往除了年節宮宴,君恬就沒和謝太後一起用過膳,今日謝太後突然有請,他走在路上都沒想通緣由。
到了長樂宮的主殿慈和殿,君恬意外地發現君悅竟然不在,這讓他感到十分驚訝。
之前君恬到長樂宮請安,沒有一次不見到君悅在自己麵前晃悠的,難得一次沒見到人,他還有點不習慣了。
謝太後像是看出了君恬的疑惑,輕輕地解釋說君悅去謝家找表兄玩了,晚些時候才會回來。
君恬淡淡應了聲,沒有再說什麼,他隻是有點奇怪,又不是真的想見君悅。
反而是顧嵐,聽了謝太後的說法眼中的疑慮更深了。他和君恬是來長樂宮用晚膳的,用過膳差不多也到宮門落鑰的時辰了,謝太後一向對君悅管束嚴格,怎地今日卻對他如此縱容。
顧嵐很懷疑,謝太後是故意支開君悅的,她覺得他不適合知道今晚的談話內容。
為人嫡母,謝太後絕對是合格的,今日晚膳準備的每一道菜,不說都是君恬最愛吃的,至少都是很合口味的。
皇家並不講究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因為如果講了,說話的機會能少了大半。
菜過五味,謝太後說了請君恬過來的原因,竟是和懷安公主有關。
而顧嵐一聽到懷安公主的名字,眼皮就不由自主地跳了跳,心頭閃過一絲不好的預感。
前一世,顧嵐在進宮後得到一個讓他感到十分意外的消息,就是懷安公主曾經看上過他,還想招他為駙馬。
不過懷安公主動作慢了,她還沒來得及把自己的心思告訴先帝,先帝就下旨讓顧嵐進宮當太子妃了。
雖說懷安公主是宮裡最得寵的公主,可先帝選中顧嵐的理由無關情愛,她除了藏起自己的小心思就當此事從未發生過,也無他法。
先帝大行前,深感顧嵐又要忙前朝又要忙後宮,生怕他看顧不過來,打算另找個人照料君恬的生活。
他不信謝太後也就算了,又看不上王太後,最後選中了親閨女懷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