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眾多宗門太上,皆是不敢怠慢,紛紛向著陳牧還禮,而那些朝廷重臣,諸如上官南、趙烈等人,也是一樣向陳牧作揖,不過對陳牧的敬稱略有不同,更官麵一些。
陳牧看過上官南、趙烈等一種朝廷重臣,語氣平和的道:“陳某一介世俗武夫,稱不上什麼大人,今日邀諸位前來,也是想為此後京畿道之事擬定一些章程。”
“不敢。”
趙烈等人皆衝著陳牧回應。
看著陳牧坦然走向主位,並落座下去,趙烈等諸多朝臣也是心中有些慨然,試想數年之前,他們還曾試圖邀陳牧赴京都,想要拉攏陳牧,站到朝臣這一邊,令陳牧從八王的紛爭中擺脫出來,免於日後鬨到天下紛亂。
結果短短不過數年,陳牧便修成換血境,練到了個人武力舉世無敵的程度,甚至都不需要發展勢力,僅憑一己之力,就鎮壓了整個皇室,這一切思之仍是有些不可思議。
“當今天下九分,我暫無意一統。”
陳牧在主位落座之後,便率先開口,這一句話也是引起場中不少人的訝異,但也有些人並不覺得奇怪,神色依然十分平靜。
以陳牧如今展露的實力,要一統山河,說是一念之間或許有些誇張,但也耗費不了多少工夫,不過是翻手之間,就能重造乾坤,開辟新朝,創立陳家之天下。
但也正因為,想要登上九五之尊位,不過是翻掌之間,那這個位置對於陳牧而言,恐怕反倒是沒有什麼吸引力,畢竟自身已經超然於世間,淩駕於凡俗之上,一念間就可決定整個天下的歸屬,決定世間何去何從,那麼帝王之位也不過是煙塵浮雲而已。
“昔日曾有人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宣朝廷統禦世間已有千年,又經前後兩代帝王倒行逆施,以至吏治敗壞,民不聊生,而今天下九分,卻是正合各方另起爐灶,重塑新政,對於天下黎庶來說,隻要不生戰亂,反倒是一件好事。”
陳牧緩緩的說道:“因此我無意改變當今天下之格局,這大宣九分之地,正合彼此監督,誰做的好,就繼續治理下去,做的不好,就換有德才者治之。”
聽罷陳牧的話,在場眾多朝廷重臣,乃至各宗派的太上人物,在驚訝之餘,心底反倒是微鬆了口氣,他們最擔憂的就是陳牧不滿於當今天下現狀,要去做一些改變,要依仗武力,讓世間轉變為其想看到的樣子,那到時候必然又會掀起一片紛亂。
結果陳牧對於天下的狀況,比他們預想的還要淡然,甚至都不在意大宣天下九分,九分之地各自為政,還覺得當今的情況符合世道的發展與變化,予以一定程度的支持。
治理不善,則改有德者治之。
這一句話幾乎就奠定了此後天下的基調,彆看天下九分之後,晉王、楚王等等皆割據一方各自為政,包括鎮北王袁鴻也是占據寒北,但有陳牧這一句話在此,那麼天下諸王仍然不過是臣民,隻是負責治理封地的臣子。
甚至陳牧的意誌,比起過去朝廷的意誌還要更為震懾人心,因為過去哪怕是大宣朝廷,也不會隨意處置寒北道、上雍道等一道之地的道府轄製,畢竟過去能統轄一道之地的,皆是真正的封疆大吏,都是在朝堂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不可能弱於換血境。
縱然是當朝宣帝,想要改換一道之地的道府大員,也要考慮諸多勢力的糾葛。
但陳牧卻不同。
一旦陳牧要為之,那無人膽敢不從,他更不會去考慮什麼勢力糾葛,什麼錯綜複雜的朝堂政治,隻會憑借舉世無敵的個人武力,一翻掌而定乾坤!
一個手執無上武力,僅憑一己之喜怒行事的人物,淩駕於整個世間之上,誰人不懼,若說監察司是監察天下,查察百官,那麼陳牧就宛如上神,俯瞰人間。
監察司總司主趙烈,此時眼眸中更是泛起些許微光。
身為監察司總司主,他查察百官吏治,權勢極重,令朝野畏懼,但他終究還是個臣子,麵對兩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他便毫無辦法,每每隻能心中歎息。
監察司能監察百官下屬,帝王統禦監察衙司,又有誰能監察帝王?
過去無人能做到。
哪怕是世間再亂的時刻,大宣朝廷的統治再微弱的時候,宣帝仍然是九五之尊,仍然是天下之主,沒有任何人膽敢冒犯,君臨著整個天下!
但現在,
陳牧可以!
孤身赴京都,一日平皇城,陳牧以舉世無敵的武力,展示了一人之力,可淩駕於皇權之上,可淩駕於帝王之上,那麼從此以後,隻要陳牧在一日,縱使帝王,也不能再肆意妄為,也要謹言慎行,勵精圖治。
過去的倒行逆施將一去不返,八王之亂也將不會再出現。
“天下紛亂已久,劃九分而治,的確能另起爐灶,重塑新政,隻是當今這京畿道十一州之地,卻又不知該如何治理?”
這句話不是趙烈等朝臣詢問出來的,而是天策莊的老莊主謹慎的問道。
天策莊乃是京畿道十一州中,在柳州占據一方的勢力,天下九分對他們的影響也並不很大,其餘諸國的治理他也並不關心,但京畿道十一州未來何去何從,卻是重要問題。
陳牧看了一眼天策莊的老莊主,道:“陳某一介武夫,於治理之道並無建樹,若問及治理,自然還當由朝廷諸位大臣所布置。”
他說罷。
轉頭看向位於另一側的趙烈、上官南乃至內閣首輔韓括等人。
韓括這位內閣首輔,雖白發蒼蒼,但麵容嚴峻,眸光堅毅,給人一種望之敬畏之感,作為大宣朝廷之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自然是文武雙全,論及武力也曾威震中州,乃是換血境的頂尖人物,論及文治,也是一代大儒,弟子門生遍布朝野。
但此時此刻,這位內閣首輔,在宣帝姬玄非死於陳牧之手後,便稱得上是大宣朝廷的實際掌舵人的存在,在陳牧麵前卻表現得十分謹小慎微。
“您的意思是……”
韓括看向陳牧,小心的問了一句。
陳牧語氣平靜的道:“從姬家旁係子弟中,擇一年輕、有德才者繼承帝位,由韓大人及諸位朝臣,輔佐宣帝治理朝政,還望諸位能儘心輔佐,勵精圖治,勿使中州再生禍亂。”
聽罷陳牧的話,韓括也是略微一怔,旋即深吸了一口氣,鄭重說道:“若如此,老臣必將竭儘所能,殫儘竭慮輔佐新帝,以求天下之安定。”
從姬家中擇一旁係子弟,年輕有德才者,由他和諸位朝臣輔佐,這可是與過去宣帝統禦天下截然不同,這意味著整個大宣朝廷的政事,將不再由宣帝一言而決,而是將由他們這些朝臣來負責!
甚至,從陳牧的話語中,也能聽得出,他們還要負責新帝的‘德才’,也即指引、教導、勸諫、乃至規製新帝。
可以說從此以後,雖坐擁帝位者仍為姬姓,但皇權將再不複過去那般至高無上了。
“那麼朝廷的事,就辛苦韓大人了。”
陳牧衝著韓括微微點頭。
他並不熟悉朝政,也不擅長此道,在這種情況下,他更沒興趣插手治理,所謂術業有專攻,交由韓括等一乾朝臣去做,便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紛亂。
且大宣朝廷仍以姬家為皇室,雖是從旁係分支中挑選一人,但許多東西都不需要改變,也一樣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亂局。
至於說韓括等人能否把持的好朝政,那也不用太過在意。
正如他所言。
天下九分,有德才者治之,若韓括等人做不好,那便再換其他人來,正如其他被割據的東臨、上雍等八道一樣,人來做,他在看。
陳牧心中此時又想到了遠在寒北玉州的晏景青,一時間眼眸中也露出一絲感歎:“時至今日,晏先生總算能一展生平之抱負了。”
入朝理政,一直是晏景青的生平夙願,而今天下初定,秩序初立,也正是晏景青發揮其才能之時,雖說中州山高路遠,但想來晏景青是不會拒絕遠赴中州,踏入朝堂的,當初他受到晏景青不少照顧,而今也算是能償還這份因果。
“陳聖。”
這時又有人開口,卻是宗派勢力一方的人物。
一名中年模樣的男子,向著陳牧拱手一禮,並小心翼翼的詢問道:“在下八荒派費厲,想問陳聖,朝廷此後局勢已定下,卻不知江湖格局又當如何?”
宗派勢力與朝廷之間,難免有著諸多衝突,江湖規矩和朝廷法度,也注定不可能完全擰成一股,隻要這世間仍然是武道昌盛的天下,宗派與朝廷就不可能完全安然共處。
陳牧聽罷,略微沉吟之後,道:“江湖事,江湖畢,隻要不禍亂世俗,宗派勢力可依照江湖規矩行事,但若禍及世俗,那朝廷法度便不容情。”
武道昌盛的天下,朝廷不可能以法度治理宗派勢力,除非將宗派勢力徹底掃蕩一空,而陳牧也不打算如此去做,世間發展到現在的地步,已過去了無數歲月,形成的江湖規矩和朝廷法度,自然有一套和諧共處的節點,遵照世間的發展規律便沒有問題。
“若如此,那在下無疑問了。”
費厲聽罷陳牧的話,頓時點點頭。
他看陳牧注重朝廷治理,擔憂陳牧過於支持朝廷勢力,弄到最後他們宗派勢力彼此之間互相爭鬥尋仇,還要提前和官府打招呼,要在朝廷的約束之下,那就太過於彆扭,長此以往也必然生亂,畢竟過去大宣朝廷最鼎盛的時期,也不曾全麵插手宗派勢力。
聽陳牧的意思是仍然維持過去的原狀,對於宗派和朝堂並無傾向,那他也就放心了。
“好了,我邀諸位前來商議的事,也就這麼幾件,如今已分說的差不多,也就不多耽擱諸位的時間,關於江湖事,以及朝堂事,有何其他問題,諸位彼此商討便可。”
陳牧見在場的諸多宗派太上,以及朝廷一方的重臣,此時俱都沒有任何異議,也就微微點頭,站起身來,語氣平和的說了一句後,踏步向殿外走去。
幾步落下,身影便消失在了殿外。
隻留下諸多朝廷重臣,以及各方宗派的換血太上,神色或鄭重、或感歎的目送陳牧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