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筆筒有沒有機關,扭動旋蓋就能藏下小紙條。
硯台有沒有夾層。
衣服內側、襪子、鞋底、發髻······渾身無死角搜檢。
好在下雪天,這種脫衣服的搜檢,都在架著火爐的房子裡。
不然光感冒就能乾趴下少半數考生。
進了號舍,初六看到有一個火爐,一簍炭,一支蠟燭,一個恭桶,還有一床棉被。
他放下考籃,首先架火。
下雪天寒冷,墨汁會被凍住,需要先用火爐烤。
這一點農家子就有優勢。
那些不會生火的少爺,尤其南方的公子哥,估計就要哭暈到考棚裡了。
當然,參加會試的舉人都聰明。
估計早把這門技術學會了。
架著火爐,把墨汁放在火爐旁,然後調整好兩塊木板位置,初六披著棉被坐下。
現在離正式開考還有一段時間,他先得養精蓄銳,待會才有精力答題。
······
待到發放試題,號舍內暖和了許多。
初六小心將火爐封好。
一是炭就那麼一點,要用三天,得省著點。二是要小心火災。
這是有過慘痛教訓的。
先帝時,有一次會試
,京城貢院失火,燒死舉人九十多個。
史書記載“燒殺舉人九十餘人”,這成為先帝一生的詬病。
雖然先帝贈予這些舉人進士出身,但這種榮耀,估計那些八十歲老舉人都不願意要。
第一場考八股文,都出自四書五經,一共七道題。
初六先看第一題:子曰:“事君,敬其事後其食。”
第一題還算正常,它出自《論語》。
大意就是孔子說,事奉君主,先要認真辦事,把領取俸祿的事放在後麵。
也就是說,以事業為重,不以食祿為先,這才是事君之道,是忠誠。
孔子在這裡教導彆人,先要想想自己能不能將工作乾好,再談報酬。
如果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說我工作不就是為了賺那些果腹錢糧,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個時代講究的是忠君之道,無功不受祿。
想清楚,初六下筆列草稿。
從第二題開始,就是些張冠李戴的截搭題,甚至有隔書無情搭。
“及其廣大草”、“君夫人陽貨欲”、“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春秋筆法易之變易”、“詩言誌書不儘言”······
比如“詩言誌書不儘言”中。
“詩言誌”來自於《詩經》,強調詩歌是用來表達人的誌向和情感。
“書不儘言”來自於《尚書》,意思是文字難以完全表達出所有的意思。
這道題將《詩經》和《尚書》的觀點進行了組合,考生不但要找到出處,還得把兩個不同觀點糅合起來。
難度可見一斑。
題目多,還刁鑽古怪。
初六認真分析、解題,全神貫注解答。
慢慢地,他忘記了冷,忘記了餓,整個人都沉浸到考試中。
三天後的酉時一到,考試結束的鑼聲響起。
此刻天氣早已轉晴,初六交卷後出了貢院,遠遠就看到接考的父親、蘇來寶、李浩、杜飛。
還有一個勁給他招手的楚悅兮。
他三步並作兩步跑過去,悅兮跑著迎上來,關切道:“謝書賢,累不累?”
“還行!”
初六笑著道,“就是覺得特彆餓,能吃下一隻羊的感覺。”
“那就快回去吃。”
二人並肩走了幾步,悅兮又道,“你考得咋樣?”
初六又貧嘴道:“觀音菩薩說話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