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文章(1 / 2)

李驥不知道萬民貼具體是個什麼東西,畢竟之前他壓根兒就沒有聽說過,更彆說是見過了。

不過想來,應該跟他上輩子見到過的錦旗、表揚信,又或者是曆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萬民傘”之類的東西差不多。

左右不過就是寫一些讚揚、誇獎的好話出來,把對方給捧得高高的,想下都下不來的那種。

這些東西對李驥來說,都不是什麼問題,問題是這萬民貼,竟然還需要注入一些才氣加持方可成型。

而他識海中的那團才氣,雖足有兩鬥那麼多,可是卻堅硬如石,完全不受他控製。

若是到了明天,他不能順利往萬民貼中注入才氣,耽誤了村民進城獻貼不說,更會引起牛長順那隻老狐狸的懷疑。

這可是李驥絕對不願看到的情況。

“哥,我把筆墨紙硯,還有阿爹留下的那些書,全都取回來了!”

“你不是要為鄉親們書寫萬民貼嗎,我這就為你研墨!”

這時,李青青也從後山洞窟之中,將李驥需要的那些東西全都帶了回來。

趁著堂屋木桌上的燭火光亮,李驥開始快速的翻閱便宜阿爹給他留下的那些藏書。

很快,他就在一本名為《大安雜記》的書冊之中,找到了關於萬民貼的記載。

“萬民貼,自古有之。

乃是某地某官員卸任或是殉職之時,當地百姓為感念其帶來的福祉,頌揚其德政、功債,所送上的一副簽署眾人名姓,凝聚著萬千民意的書貼,故稱之為萬民貼。

萬民貼的書寫格式不拘一格。

隻要言辭真實懇切,民意充足,再加上讀書人書寫時自帶的幾縷才氣,便可呈現給當地主官參閱、上報。

注:品質上乘的萬民貼,可引來文道星辰共鳴,亦可做為當地方官員評級晉升的主要依據!”

啪!

合上書頁,將書冊放於木箱,李驥心中已是胸有成竹。

此時,李青青也已經將墨汁研好,將硯台輕放到了桌前一角,同時也把一張淡青色的絹帛平鋪在了桌麵正中,用鎮紙壓牢。

這張青色絹帛,是村正牛長順,為了書寫萬民貼而特意尋來的絹帛紙,聽說僅是這一張,就價值五十枚銅幣。

李驥靜立於桌前,微閉雙目,平心靜氣。

在心中又將腹稿前後思慮了一遍之後,這才睜開雙眼,毫不猶豫的提筆蘸黑,流暢自然的在絹帛紙上書寫了起來:

頌牛朦山眾義士

有詩雲:不要人誇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

常聞安平縣內,有捕頭趙世坤、捕快趙遠、張懷仁者,本性純良,心懷大義。居鄉野之隅,常以善舉惠及鄰裡。

某日,牛朦山慟,山中妖邪凶獸肆虐狂躁,禍及村舍。村民驚惶,四散奔逃,然險象環生,命在須臾。

捕頭聞之,遂率張、趙等十數義士奔赴鄉裡,呼號引眾,扶老攜幼,抵禦妖邪。…。。

然,妖邪凶猛,捕頭及眾義士寡不敵眾,氣力漸衰。為護鄉鄰周全,眾義士皆拚死相搏,無敢後退半分。

終,捕頭與諸義士皆因力竭不繼,先後喪身於獸口之中,屍骨皆無所存!

村人獲救,聞其噩耗皆悲慟不能自己。念其恩義,涕泗橫流。其舍己之德,高義薄雲;救民之勇,氣貫長虹!

其身雖殞,然其精神永耀,為後世傳頌。當銘記其名,以勵後人,行義舉,懷仁心,使世間清氣長存,善念永繼!

擱筆起身,李驥不由長出了口氣。

低看再次細看了一番自己寫出來的這些內容,不由滿意點頭。

字體工整,行文自然,還算不錯!

得虧了他年輕時背過不少古詩古文,算是稍稍有些底蘊,否則還真未必能寫出這樣古風類的行文。

“哥,你快看,那些字又開始發光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