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授業(1 / 2)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很快,院子裡就傳來李青青那清亮透徹的吟誦之聲。

附近幾個正在玩耍的孩童聽到聲音,竟也不自覺的被吸引,同時圍攏了過來。

就趴在李家那棵足有十幾年樹齡的青提樹的樹蔭下,隔著竹製柵欄,透過柵欄間的縫隙往裡觀瞧。

有一個頑皮些的小家夥,甚至還直接翻身爬到了柵欄的頂端。

就那樣騎坐在柵欄上,滿是新奇的打量著院子裡的兄妹,似也完全被李青青口中韻味十足的內容所吸引。

李驥自然也瞧見了這些小家夥們的舉動,不過見他們並沒有出聲搗亂,反而一個個的都在認真聆聽,倒也沒有出言喝止。

畢竟都是鄰家的孩子,尤其是騎在柵欄上的那個三娃子,平時更是沒少跟在青青丫頭的屁股後麵喊姐姐,熟悉得很。

既然這些小娃娃們願意聽,那就讓他們聽著好了。

《笠翁對韻》本來就簡單易懂,而且還朗朗上口,誦讀起來有一種獨特的韻律蘊藏其中,很容易就能吸引到小孩子們的注意力。

“……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

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李青青的吟誦還在繼續,且在李驥的要求下,要連著吟誦三遍才能結束。

如此,日月不綴,青青才能將這些韻律烙印在自己的腦海之中,將之變成一種律詩奏對的本能。

隻有這樣,將來在她需要正式創作詩文或是與人奏對之時,這些韻律規則才會自然而然的浮現出來,成為她創作靈感的一部分,助她順利的成詩成對。

隻是,讓李驥沒有想到的是,等到青青丫頭將《笠翁對韻?一東》吟誦到第三遍的時候。

他就就聽到,原本趴在院外或是騎在柵欄上的那些小家夥們,竟然也開始跟著青青的聲音,搖頭晃腦的跟讀了起來: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聲音雖然不大,但是卻清脆可聞,吐字清晰,更沒有發音上的錯誤。

仿佛是把青青誦讀的文章當成是一種全新的好聽的童謠,都在努力的記憶學習。

片刻間,他們竟跟著青青丫頭,把整篇《笠翁對韻?一東》全部跟讀背誦了下來,小臉蛋上也都泛起了興奮開懷的神色。

以至於,青青的三遍誦讀都已經結束停頓了下來,那幾個小家夥竟還意猶未儘的獨自歡聲吟誦了起來。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聲音整齊劃一,節奏歡快清明。…。。

聽上去,竟真的像是在吟唱童謠律曲,稚嫩清脆的童聲,在清靜自然的山村之中悠然回蕩,悅耳之極。

李驥沒有出言喝斥,這幾個孩子並沒有影響到青青的課業,他還不至於心胸狹隘到去跟幾個孩子計較。

不過,他也沒有要邀請這些孩子進來一起學習的意思。

因為他料定,青青接下來要進行的課業,肯定會把這幾個小家夥全都給勸退。

“青青,再誦一篇《問禮》。”

李驥挺直身形,繼續開口考較。

《問禮》是這個世界讀書人必學的一部文道經典。

青青以後若想走文路,想要學有所成,隻會簡單的吟詩作對肯定是不夠的。

所以,不管是《六書》、《問禮》還是《四經》、《天問》等等這方世界的文道經典,都要通讀、誦讀!

“知道了,哥!”

李青青毫不怯場,聽到李驥提出的題目,沒有多想,直接張口就來:

“孔聖適周,將問禮於李祖。

李祖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誌,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比起方才《笠翁對韻》的簡單易懂、朗朗上口,這篇《問禮》的內容則顯得枯燥乏味了許多。

至少,對於院外的那些小朋友們來說,青青丫頭誦讀出來的這些東西,簡直就是天書。

所以,隻是幾句聆聽下來,院外的孩子就十去其九,隻有那個騎在柵欄上的三娃子,還繼續安坐在那裡,不覺厭煩。

李驥見狀,不免有些意外,沒想到這個三娃子竟然連如此晦澀的《問禮》都能聽得進去,倒是難得。

與方才一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