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回來了。”
“快看那些知青,有的笑了,那麼這個人一定考上了。”
“那拉長一張臉的,一定是沒有考上的。”
沒有考上的?
知青們也沒有想到這些嬸子們,在這裡等他們?
看他們的好戲。
“考上沒有?”
沒有考上的知青,恨不得瞪他們幾眼。
看什麼熱鬨?
有什麼好看的。
“王知青,你考上沒有?”
“羅知青,你考上沒有?”
“劉知青,你考上沒有?”
“李知青,你考上沒有?”
這些看熱鬨的嬸子們,主打一個全部都照顧到。
都沒有落下任何一個知青。
問的這些知青們,想要逃。
“不說就不說,跑什麼?”
“我們也不吃人。”
知青們狼狽的逃了回去。
考上的知青,心情大好,高高興興的去做飯,吃了飯之後,去收拾自已的東西,等錄取通知書一到,就第一時間去大隊長那裡開證明開介紹信回家。
至於沒有考上的知青,吃飯都沒有心情吃,甚至躲在房間裡哭。
仿佛一下子天都塌下來了。
以為能考上,可是最後的結果就是,期望太高了。
挨著知青院不遠的村民,隱約能聽到一點哭聲,出門找其他人聊的時候,就說了這事。
“自已不好好考,如今沒有考上,還能怪我們不成,當時他們要複習,都沒有來上工,其他大隊才不管這些,工要上,複習不複習,才不管他們的事情,也就大隊長好心,讓他們不用去上工,好好複習。”
下鄉知青中,也不是每個人的成績都非常好,如今過了這麼多年,哪怕緊急複習,能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裡麵就能考上大學?
這不是癡人說夢話嗎?
“媽,你還不知道吧,沒有考上的知青,在知青院裡麵哭。”
趙母還真的不知道,不關心那些事情。
給外孫女和外孫做衣服做鞋子,手套,口水巾,袖套。
如今這兩個也不小了,嬰兒車太小了,都限製他們,乾脆在院子地上鋪上席子,在鋪上一床棉被,讓他們仨在上麵玩。
“多少人考上?”
“這個不知道,我聽建平說,公社那邊隻有一個分數,報考那個大學,錄取分數,他都不知道,不知道那些知青考上了,那些知青沒有考上。”
話音一轉,“當初三弟還不去參加高考,如果不是三弟妹和妮妮勸了,三弟還不去參加高考。”
趙母想到自家老三,年紀也不小了,這馬上就要去上大學了。
以後老三媳婦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也照顧不過來。
“開年後,讓大米和小米回來讀書。”
趙大嫂是沒有意見的。
這也是趙建華會處事。
趙三嫂是紡織廠小乾事,能買到瑕疵布。
這瑕疵布,就是在城裡,也是稀罕的,更不要說在農村了。
“那小壯就有伴了。”
趙大嫂就想著把三個兒子都供著上大學,她這一輩子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至於麥子,肯定是要留在家裡的。
“媽,你說妮妮他們會把孩子留在家裡嗎?”
趙大嫂看著小柚子和小檸檬,她不確定小姑子會不會把孩子留在家裡?
這個期望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