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消化外科,細分為一科和二科。
一科主任羅長生,就是今天的十二指腸主刀醫生。
二科主任陸濤,就是向建華給張穀聯係的胃底折疊術專家。
羅長生很有教養的,禮貌的和張穀握了握手。
“張醫生,預祝我們今天的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羅長生將張穀介紹給今天的手術團隊。
把手術預案,給張穀介紹了一遍。
由於有耿博忠的重視,這些人對張穀也很尊重,沒有因為他的年齡比這裡的人普遍都小十歲以上,而輕視他。
團隊還專門給張穀配了副手。
並且讓張穀闡述了他的吻合術思路,到時候整支團隊,都會根據他的思路來製定以他為中心的配合方案。
團隊會議開下來。
張穀有兩個感觸。
第一個感觸是市一院的團隊專業程度,比三院明顯要高一個檔次。
三院隻有向建華有培養固定團隊的意識,但也隻是每次遇到疑難病人,才會把團隊召集起來,且每次都有臨時成員,最多隻能算半固定團隊。
而一院因為有足夠的資金,有數量龐大的人才,已經將手術團隊配合形成了可持續執行的製度,貫徹到了每個科室。
第二個感觸是市一院的科室很大,如消化科就一分為二,有兩個科主任,各自負責細分領域,這又再次說明了市一院的攤子鋪的大,人才數量多。
“怪不得老向同誌追趕了市一院半輩子了,也沒追上來。”
“這人才、資金、製度等方麵全麵落後啊。三院的底子還是太薄了。”
不過樂觀的想,底子薄,也代表著將來的成長空間更大。
多爭取資金和政策扶持,逐漸吸引到更多優秀的醫生,三院未必不能成長到擁有市一院的輝煌。
……
很快,到了正式手術時間。
張穀收斂心思,認認真真的做了一台吻合術。
先進、現代化的手術室中。
當團隊眾人看到張穀發揮出的高超吻合術,尤其是胃空腸側側吻合的改良技術,也是一個個眼中露出驚奇,讚賞之色。
羅長生此刻已經從手術台上退下來,有了閒心觀摩張穀的吻合術。
“怪不得耿老對張穀醫生讚歎有加,他這吻合術,尤其是一手空腸側側吻合改良吻合術,確實優秀,彆出心裁,思路巧妙!”
“在三院那種舞台小的醫院,竟然也能孕育出這種有才華的新人來,不容易。”
羅長生可是知道,三院的頂梁柱向建華,早年間是從市一院出去的。
並不是三院土生土長的優秀棟梁。
但眼前這位張穀醫生,還年輕,精力旺盛,思路巧妙,點子多,並且還做出了改良吻合器,將來,還真有幾分可能性成長起來,成為三院自己培養出來的頂梁柱。
……
一台手術,在專業團隊的配合下,順利完成。
其中羅長生做的幾個突發意外預演方案,也都沒用上。
張穀和眾人握手告彆。
經過這一台手術,眾人對張穀的態度,更是客氣了許多。
不少人從心底裡,也認可了這位三院年輕醫生的醫術水平。
“完成一台吻合手術,根據本台手術的難易係數、表現、以及手術用時等綜合考評,最終評分30分。”
“發放獎勵:熟練度初級卡兩張,隨機卡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