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啊,大作家,那兩份連載你小說的報紙都超過兩萬份了。”
深夜,彌敦三傑再次坐在老地方的燒烤攤前,劉琛笑著恭喜了一下成為大作家的兄弟。
看著昔日的兄弟重新邁上一個新台階,劉琛和關英傑都在為對方感到高興。
“不值一提,今天才剛還了阿傑的10萬塊。”
吃著烤羊肉串,上輩子也能有兩萬月薪的趙正倒是沒覺得什麼。
這兩萬份的日銷量,對小報社來說是個驚喜,但在趙正看來,和多年後網絡上的兩萬均訂沒什麼差彆。
尤其是寫作的報酬上,並不算突出。
小風報那邊的稿費,已然升到了千字300,加上春月報的千字500,每日入賬4000塊。
至於那個港城電台提前支付的20萬,已經被趙正花完,不能算到日常收入之中。
就這樣的月收12萬,比起四十年後那些均訂破10萬、月收入千萬的頂尖作者來說,頂多就是小巫見大巫。
問題是,趙正很清楚,自己這樣的成績在小報社裡已經到達了頂端。
或許小風報和春月報會在之後突破3萬份、4萬份、5萬份,但終究有其局限性,有空的話,他確實需要考慮一下自己的下一步。
“阿傑這家夥就一個人,這麼急還他做什麼。”
聽了兄弟的話,劉琛打趣地說了一句。
“我也沒催,阿正他自己急著還我,我能怎麼辦。那些錢,我放在銀行裡都沒什麼用。”
對此,月薪三萬多的關英傑也是有些無語,明明是兄弟急著還他錢。
“放著閒置的話,買點櫻花的股票,最近兩年應該收益不錯。”
知道阿傑賬戶裡放著幾十萬,趙正建議了對方一個投資方向。
“怎麼買?”
見這位兄弟說起了投資,劉琛眼神一下子亮了起來。
“你內地的工廠都沒建好,想這個投資做什麼?”
注意到小夥伴的眼神,趙正笑著問了句。
“阿正,你是不知道,內地的BB機和彩電有多好賣。”
說起這個,劉琛就是一臉地興奮:“半個月前,我散了1000萬的貨,後麵又賣了1500萬。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地公司的利潤超過了1500萬,港城這邊工廠的貨都被我們買斷了。”
在此之前,劉琛對內地的投資還有些疑慮,如今卻是把兄弟說的發展戰略奉為圭臬。
“那你們內地的工廠建設得怎麼樣?”
見小夥伴如此意氣風發,趙正隨口問起那家內地工廠。
“我們又跟那邊買了一塊地,準備做三期工程。目前第一期的工廠差不多建成了,設備也已經到港,下周準備開工。”
提到工廠的建設,劉琛又是一陣感慨:“鵬城那邊的建設速度,真是玩命似的,三天一層樓,我看到之前都不信。那個國貿大廈,30天蓋了十層,咱們這邊至少也要三四個月了。”
“內地發展這麼快了?”
很少去隔壁的關英傑,眼裡閃過一道異色。
“那是,咱們這裡的很多人,都有些坐井觀天了。”
唏噓一聲,劉琛接著問起了自家兄弟:“阿傑,你覺得電子廠後麵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