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琤麵色沉重地在太極殿等著李鈺和謝韞的到來。
氣氛極其壓抑。
朱鴻想要先提一下他所來的目的,但是卻被呂琤所打斷,她現在的心思全都落在了北狄南下這件事上。
朱鴻他來的目的,呂琤也差不多能猜到,最多也就是新舊之爭那點事。
但是現在最終要的就是邊關戰事,呂琤不希望這一世,還有一名大周士兵來到大殿問她要不要雁門郡。
李鈺和謝韞來的時候就看到了呂琤坐在主位上,並且黑著一張臉。
李鈺和謝韞對視了一眼,有些疑惑,這是發生什麼大事兒了。
從呂琤登基那天起,他們就沒見過皇帝這個表情。
這個表情很壓抑,很憤怒,就像是快要噴發的休眠火山一樣。
皇帝很憤怒,臣子要謹慎。
“臣李鈺/謝韞願聖上福祿安康。讓聖上久等,臣有過。”
“坐吧,彆扯些虛的了。吾收到了一份消息想與三位相公分享。”雖然呂琤目前並沒有真的掌握有關北狄南下的確切消息,但是情況緊急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不知聖上想分享些什麼?”朱鴻其實是最好奇的,畢竟他在太極殿跟不斷釋放低氣壓的呂琤呆了好長一段時間。
到底是什麼讓這個至少表麵上一直好脾氣的皇帝如此生氣?
“三位相公可知道,北狄南下了?”呂琤也不跟他們兜什麼圈子了,畢竟軍情緊急。
“什麼?”
“情況屬實?”
“北狄南下?”
李鈺、朱鴻和謝韞都露出了同一張震驚臉。
北狄南下可不是能開得起的玩笑。
在周之前便是晉,而晉亡於內憂外患。晉的外敵就來自於北邊。
當時北邊的號稱突厥,現在則是號稱黨項。
北邊的部落不少,但是水草豐美的牧地卻是有數的。
資源少而人多,紛爭自然就起來了。
北邊的部落相互廝殺吞並,實在是亂的很,周人往往將北邊的統稱為北狄人。
北狄人是在太祖(開元帝呂俞)時期被打服的。
當初北狄是大周最後的一個外敵。在北狄臣服後,大周便失去了目標,於是轉而對內發展生產,大周的軍備在長期和平的環境中開始廢弛。
北狄在太祖和太宗時期最為老實,獠牙都藏得嚴嚴實實。
太宗以後,北狄人開始故態複萌,他們先是嘗試著洗劫一些靠近邊境的村落。
但是後來北狄人發現,原來大周人就像是一隻打盹的老虎,根本不理他們的騷擾,漸漸地他們開始大膽起來,從村落,到縣城。
一遇到災年,牛羊大批死亡的時候,他們的第一選擇就是南下。
南邊好啊,南邊要比他們呆的地方可是要溫暖多了。
南邊有他們生活中必須的一些茶磚、鐵器、鹽巴……
南邊也有結實的布匹,精美的絲綢。
南邊還有他們發展所需要的人口。
北狄人一次南下,就是一次慘劇的發生。
他們奉行的是“三光政策。”
燒光!
殺光!
搶光!
北狄人也不會殺掉所有的周人,他們會留下女人和還不到他們腰部高的男孩。
這當然不是他們有什麼慈悲心。
那是因為女人可以讓他們的部落擁有更多的勇士,而懵懵懂懂的男童再經過“再教育”後,會融入他們的部落,為他們的部落而戰。
他們一次次南下,一次次斬獲頗豐。
他們甚至還在心裡嘲笑:周人可真是夠軟弱的!
下次再缺些什麼,南下就好了,比起互市,南下還能省下了交易的牛羊。
隻要南下一次,一切就應有儘有,無成本的買賣往往利潤高得嚇人。
南下還真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啊!
北狄人渴望著南邊的花花世界。
當北狄人第一次嘗試南下,並且獲得了巨大的利益的時候,他們就無法收手了。
因為獲得的遠遠地高於損失的。
對付北狄人,就是要不留情麵地將他們打痛,讓他們損失的遠遠高於獲得的。
北狄真正成為大周之患的是在建昭時期(建昭帝呂灝)。
建昭時期,北狄的一個叫木真鐸的首領帶著他的部落項黨崛起。
在木真鐸的帶領下項黨吞並了一個又一個部落,最後他成功地一統草原。
而當時的建昭帝並沒有意識到木真鐸和他帶領下的項黨能給大周巨大的威脅。
畢竟北邊的部落吞並是常態,誰又能未卜先知呢?
木真鐸在一統草原後,就像大周發起了挑戰,
而這一戰,終究是大周的底子厚,勝了項黨。
項黨傷了元氣,他們就開始了蟄伏。
這時候他們又想起互市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