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後世的記憶,顧續安在宮中做了個建議的漂器,像晾曬枸杞的床子,再將各種材料放在水中漂洗,再把床子放入水中,撈起,撈起後,床子上就會附著一層薄薄的東西,把這個東西晾乾後,就是紙。
但由於技術不到位,這種紙質量非常差,非常脆,一碰就碎,字寫在上麵墨水會散開。
這當然不是顧續安想要的結果。
閉門造車恐怕難以實現這項技術,於是,顧續安專門著急了些會漂洗的工匠們,結合他們的經驗開始研製。
為了能夠快速研製出紙,顧續安將紙的大概理論講給他們,然後許下重金,誰要是能夠最先研製出紙,就獎勵黃金百兩,封爵位。
如此豐厚的獎勵令這些工匠們紅了眼,開始絞儘腦汁的研製起來。
另一邊,活字印刷術也在同步進行。
其實活字印刷術是最容易研製的,其實就是將各個字雕刻出來,然後在印刷的時候排成順序,然後拓印在紙上就行。
活字印刷術的靈魂就在‘活’字上,各個字都是獨立的個體,將他們按照書籍的內容排列好,一張張的拓印。
當然,這個效率是非常慢的,當然,在古代這個生產力麵前,慢也屬於正常,就算是慢,那也極大的增加了天下寒苦之家讀書人的概率。
給予他們改變命運的機會,而不是一生一世的當個不見天日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