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這短短的一點情節,就已經提前告訴了觀眾們,這部電影跟音樂有著極大的關係。
“林老師”結束了音樂會之後,回到了家鄉,參加了母親的葬禮。
葬禮的這一段,電影中沒有給太多的畫麵來交待,而故事真正是在一個要莫遠的人來找林艾時開始的。
莫遠是林艾的老同學,他拿著周學文老師的日記本找到林艾,然後畫麵就跟著日記本的內容回到了五十年前。
畫麵中,李雪健飾演的周學文拎著一個行李箱走向了池底中學門口。
周學文是池底中學新來的學監,他是個看起來微微發福,老實巴交的中年男人。
電影的色調很暗,雖然不是陰雨天,但是整個學校看起來非常陰森,給人的感覺十分壓抑,如果不是知道這是一所學校,觀眾們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座監獄。
周學文到學校後見到的第一個人,是一個小個子男孩,男孩正扒著學校的鐵門,等著父親來接他,男孩的父親要等到周日才會接他,而今天卻不是周日。
兩人聊了一會兒,一個老頭從裡麵走了出來。
“莫遠!”
聽到老頭的喊聲,觀眾也意識到,這個長得挺可愛的小男孩竟然是剛才去找林老師的老頭。
看到老頭出來,周學文主動介紹自己是學校新開上任的學監,然後跟著老頭以及莫遠一起進了學校。
通過周學文跟老頭在路上的聊天,觀眾們知道,周學文曾經是一所中學的音樂老師,同時也知道,這個學校的校長之前吹過小號。
校長熱愛音樂,這對周學文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觀眾們也是這樣想的。
但後來的事情證明,事實並非如此,在這個壓抑人性的學校裡麵,校長是陰暗的來源。
學校的規矩很嚴,跟監獄區彆不大,這裡大部分孩子也十分頑劣,完全不像是一般學校的學生。
因為校長對學生們施行著非常冷酷的管理方式,所以孩子們的心靈受到了嚴重的禁錮。
周學文剛來,就被學生們給戲弄了。
麵對學生們的戲弄,周學文當然也非常生氣,但是他還是忍耐住了脾氣,儘量寬容地善待這些孩子們。
後來周學文發現孩子們對音樂的敏感跟興趣,就嘗試著說服校長組織孩子們成立一個合唱樂團。
雖然遇到了困難,但周學文還是一一克服,最終成立了這個樂團。
周學文從最基礎的音樂技巧開始培訓合唱團並且自己譜曲作詞,為孩子們創作音樂。
……
電影沒有驚心動魄大場麵,但節奏並不慢,看似平淡的場景,也能夠吸引到觀眾們繼續往下看。
有些觀眾看著樂團一步一步慢慢成長,甚至感覺有點熱血。
最關鍵的是,這部電影中,音樂跟劇情的契合度簡直可以說得上是完美,周學文創作的音樂水平相當之高。…。。
比如林艾的聲音空靈無比,猶如天籟,周學文專門為他寫了一首《海麵上的清風》,這是一首獨唱跟伴唱結合的曲子,起初安靜恬淡,後來袁浩跟單簧管柔和地奏出旋律主題,林艾的領唱讓人如沐春風。
跟《藝術家的生涯》一樣,在的節拍中,孩子們無憂無慮的歌聲,把原本學校的陰霾慢慢除去。
到這裡的時候,觀眾們也注意到,電影的色調開始變得明亮。
很多人都知道,電影音樂是電影中傳達情感的直接紐帶,但是在看《放牛班的春天》之前,他們並沒有如此深刻的感受。
相較於很多歌舞片,反倒是這種“潤物細無聲”地將音樂沁入情節中的電影,能夠讓人感受到音樂魅力的同時,也因為音樂感受到了電影深遠的敘事空間。
張一謀全程盯著大銀幕,沒有片刻挪開自己的眼睛。
他在心中萬分感慨,其他不說,在影視音樂跟影視畫麵結合這個賽道上,恐怕找不到能夠跟周彥匹敵的對手了。
而且現如今的周彥,音樂已經不是他唯一強大的武器了。
周彥的這幾部電影,一部比一部成熟,一部比一部精彩。
回想五年前,在喬家堡的時候,周彥還在跟他們學習分鏡怎麼畫,現在卻已經能夠完成這樣一部電影了。
說起來,周彥有著他們一般導演都沒有的優勢。
周彥是個音樂家,也是個作家,他有寫故事的能力,也有給電影配樂的能力,所以他的電影,整體性非常強。
他根本不同操心劇本的事情,從出道至今,他的所有電影,都是他親自編劇。
這一點,張一謀非常羨慕,張一謀自己沒有辦法寫出好的故事,隻能去改編那些作家的優秀作品。
在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張一謀忽然聽到後麵傳來一陣哭聲,起初很小,隨後越來越大。
後來聲音大到張一謀忍不住轉頭去看,隻見後排有一群人,都在抹著眼淚抽泣。
這讓張一謀感到奇怪,電影確實感人,但也不至於這麼誇張,而且哭的都是這一片。
這些人有什麼特彆的?
聽到這些人的抽泣,把他弄得也挺難受。
等到電影完全結束之後,現場響起了掌聲。
坐在前排的嘉賓們還比較收斂,而後排的學生們則一個比一個賣力。
周彥是年輕人的偶像,特彆是在這些高校學生中,他的名望很高。
在眾人的掌聲中,周彥站起來,轉身對這現場觀眾鞠了個躬,表示感謝。
現場的燈光亮起,主持人走上舞台,總結典禮的進程,誇了一通電影,然後宣布典禮結束。
這時候嘉賓們紛紛站起來,向周彥表達祝賀。
王軍正上來給周彥豎了個大拇指,“老弟,好電影。情節好,手法好,音樂好,演員表演好,製作水平也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