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了挑眉毛,心說劉林說了這麼一堆,就為了引出這個事情?
“校長你要是想帶人去我工作室,隨時跟我說,我來給你們安排。”
聽周彥這麼說,劉林抿嘴笑了笑,他在心中感歎,周彥真不像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說話是滴水不漏。
要是換個人來,恐怕就會直接對上音的金校長表示歡迎,但周彥偏偏不提上音,不提金校長,而是把話頭子又拋給了他,將決定權交給了他,也算是表明立場。
“回頭他們要真想去,那確實要麻煩你了。其實金校長他們的想法我也明白,你的工作室如今在國外發展很不錯,是一條很好的就業路線。現如今,各個音樂學院都在考慮對專業進行細分,意圖是讓更多學生畢業之後能投身到行業當中,影視配樂是個很好的方向,他們似乎有想法弄一個音樂工程係,並想要開設一個新的專業,配樂相關的專業人材,這事你覺得怎麼樣?”
“影視配樂方麵的?”周彥問道。
“影視配樂隻是一方麵,主要培養的就是麵向廣播電視、大眾傳媒,甚至還有互聯網方麵的音響工程、音樂錄音、音樂信息采編等方麵的技術人才。”
周彥看了眼劉林,猜測著到底是上音的音樂工程係想要開設此類專業,還是劉林想要在作曲係開設相關專業。
沉吟片刻,周彥開口說道,“這個想法是不錯的,但是恐怕很難實現。”
劉林皺起了眉頭,“這話怎麼說?”
周彥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隨即說道,“此類專業開設首先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招生標準。”
劉林意外道,“我還以為首先麵臨的問題是專業課程的開設。”
“專業課程開設,還在後麵,而且跟這個問題息息相關。首先要考慮的,還是此類專業的學生是否要通過藝考,如果要藝考,那麼藝考的標準又是怎麼樣的。咱們先說說不需要藝考的情況,如果學生考這個專業不需要藝考,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專業之前沒有太多的音樂基礎,那麼在課程開設的時候,音樂方麵的課程安排就沒辦法深入,最終導致的情況就是,學生在學校學了四年五年,最後還是學不會做音樂,更多的是學一些基礎樂理和相關的概念。”
劉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你說的確實有道理,那如果需要跟其他學生一樣通過藝考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沒幾個人願意報這個專業,至少不願意報考我們這樣的學校開設的此類專業。相較於我們學校,傳媒大學應該更有優勢。校長您剛才說的那些方向,其實涉及到很多新技術方麵的東西,而這些內容,是我們傳統音樂學院的短板。我舉個我自己的例子,之前為了創作《故宮的記憶》等新世紀音樂,我特意找人花時間學習了電子合成器,這個東西我們學校就沒人能教。而電子合成器,隻不過是新技術中很小的一部分,以後的學生還可能需要學習編程、影視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專業知識。”
劉林聽周彥說得這麼明白,有些詫異道,“你怎麼這麼了解這些東西?”
周彥剛才說的什麼數字信號處理、編程,完全在他的知識盲區裡麵,他不明白,周彥為什麼會知道這些。
“我比較喜歡研究一些新的東西,特彆是在我們拍電影的時候,需要用到很多新的技術。技術的不斷革新,一直都是影視行業的發展趨勢。”
“所以你才會去研究新世紀音樂。”
“算是吧,新世紀也不算是什麼新的東西,隻不過在傳統音樂之外,這是一種還算不錯的嘗試。”周彥喝了口茶,又看似不經心地問道,“上音那邊已經有計劃了麼?”
劉林點點頭,“嗯,已經有計劃了,事實上,計劃已經快要落地了。”
“已經快要落地了?”周彥有些詫異,上音那邊的動作這麼快?
“是的,他們作曲係明年要開設一個新的專業,叫‘音樂音響導演’,我已經看到了他們這個新專業的簡介。培養的內容很多,我記不住太多,因為有很多東西我也不太懂,隻記得有什麼電學、電聲學、數字音頻技術等。”
周彥揚了揚眉,不得不說,上音的理念還是挺新的,而且膽魄很足。
音樂音響導演這個專業,可以說是緊跟著時代的發展。
但是想法是美好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正如周彥剛才所說,此類專業麵臨很多問題。
這些問題也未必就沒有解決的辦法,隻不過周敢肯定,就憑上音如今的條件,他們是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的。
事實上,上音此舉,不過是摸石頭過河而已。
等到專業真正開設起來,他們就會發現,他們這樣的傳統音樂學院根本不具備培養音樂音響導演的條件。
“或許上音的領導們,有自己的考慮吧。”
劉林搖搖頭,“我本來以為上音的這個方向還不錯,但是聽你今天這麼一分析,我發現了,上音那邊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不論是實際操作上,還是心理上。你說的一些東西我不太懂,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上音的那些人也不太懂。其實我原本也動過念頭,或許可以在我們作曲係弄個類似專業,不過現在是完全沒有想法了。”
周彥笑道,“其實啊,我認為,想要培養相關人才,未必要開設相關專業。我們作曲係幾個專業,如果有學生對錄音、音響感興趣,可以來我們工作室學習。本係的學生,樂理肯定沒問題,編曲製作也可以在學校學習,而現代技術方麵則可以去工作室學習,我們工作室的設備一直在更新,技術也一直在更新,這方麵肯定要比學校要強一點。”
劉林眼睛一亮,“你這倒是一個方法,你們工作室的技術,確實能彌補我們學校的不足,關鍵是不用另外開設新專業,代價要小很多。不過,學校該以什麼形式跟你們工作室合作呢?”
“這個簡單,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即可。”
“校企合作?”劉林對這個模式並不太熟悉。
校企合作並不是什麼新東西,早在二十世紀初,隨著工業化發展,德國跟美國就出現了校企合作模式。
德國是著名的“雙元製”,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進入企業進行實踐技能培訓。
而美國則是辛辛那提大學提出了“合作教育”概念,具體實施方式跟德國雙元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在中國,校企合作的概念才剛剛出現,而且都出現在技工院校,劉林不了解也正常。
周彥解釋道,“可以讓一部分有意願的學生,進入到我們工作室工作,他們在學校學習音樂相關的理論知識,在工作室一邊接觸相關技術,一邊進行實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