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的話猶如石破天驚,在場除了個彆知情者以及大片的受害者之外,大多數群臣腦瓜都懵了。
五百萬兩啊!要知道大明一年的歲入才多少?
去年開征的剿餉,一整年也才三百萬兩而已。
大部分文臣臉上都露出喜色,不少人歡呼起來,更有交頭接耳議論這好消息的。
勳戚們彆提多難受了,若不是人拉著,朱純臣都想對文臣爆粗口了。
那都是他的錢!他的錢!
楊嗣昌倒是格外鎮定,昨天傍晚的時候他也知道了這個消息,對於這個事情他倒是也沒有什麼看法。
在他看來,隻要軍餉解決了就行,征三餉也好,怎麼都好,隻要有了銀子,他才能去剿寇,至於銀子是從哪兒來的,都不重要。
他隻是有點好奇,陛下究竟是如何說服勳戚們捐獻家產的,這很蹊蹺,楊嗣昌自認比較了解天子,這不像是天子能做到的事。
崇禎皇帝擺了擺手示意群臣肅靜。
“朕昨日傍晚專程去了一趟太廟,祭拜高皇帝以及諸勳戚的先祖,告知先祖他們的後代子嗣沒給他們丟人,皆是拳拳報國之心。
昨日走的急,朕趁著今日諸卿都在,向諸位勳戚表示感激。
除此之外,也是商議下這筆銀子的去向。”
崇禎皇帝當然知道,五百萬兩銀子根本堵不上目前朝廷的赤字,隻能挑重點。
這話一出不少朝臣都熱絡起來,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第一個站出來。
“陛下,剿寇前線的十萬將士已經欠餉半年多,這對士氣造成極大影響。
為了儘早剿滅流寇,還百姓、還朝廷一個天下太平,還請陛下儘快撥付。”
楊嗣昌本就十分受崇禎皇帝信任,說話自然也沒有拐彎抹角,而且其他地方再著急,也沒有軍餉重要,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
但這話聽在現在的崇禎皇帝耳中就完全是另一種味道了,現在的崇禎皇帝對楊嗣昌很失望。
就差一點,他就要因為楊嗣昌失信於天下的百姓,去年這個時候,楊嗣昌信誓旦旦的給他承諾,隻要征收一年剿餉,可蕩平所有流寇。
可楊嗣昌失言了,當時崇禎皇帝卻沒有怪罪他,現在想想崇禎皇帝都覺得自己愚蠢。
明明是楊嗣昌自己失言,卻要他來背著失信於民的罪行,不僅如此,楊嗣昌還變本加厲,不僅要繼續征收剿餉三百萬兩,還要加征練餉七百八十萬兩。
更離譜的是,若不是發生英國公和成國公互毆的事,崇禎皇帝差點就答應了。
雖然對楊嗣昌很失望,但崇禎皇帝還是選擇暫時信任他,因為京營武備廢弛,能震懾宵小的,隻有楊嗣昌手下的十萬軍隊。
如今與流寇的戰爭正到了關鍵時候,臨陣換帥實在不妥,而且他目前也沒有更合適的人選。
他雖然很信任張世康,但那小子畢竟太年輕,馬上又要去忙活京營的事,崇禎皇帝十分懷疑真將剿寇的擔子給他,這小子會撂挑子。
思量了一番,崇禎皇帝溫言道:
“楊先生需要多少軍餉?”
“回陛下,欠餉銀合計一百三十八萬兩,除此之外,大戰在即,需開拔費、安家費等合計二十六萬兩,這是戶部糧草供應充足的前提下,倘若糧草供應不足,臣就隻能就地收購糧草,也需額外撥付銀兩。”
這些賬楊嗣昌早就算過很多遍了,步軍月餉一兩五錢,馬軍月餉加上草料消耗三兩,此是紮營的消耗,倘若需要行軍作戰,糧草消耗也會劇增,尤其是戰馬,一匹馬戰時的糧食草料消耗能抵得上好幾個士兵。
若在平時楊嗣昌要軍餉,隻要手裡有銀子,崇禎皇帝都會毫不猶豫的撥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