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撿到寶了(2 / 2)

“他是不是寫了本叫……叫《天工開物》的書?”

人的記憶是個很奇妙的東西,比如你讀一本書,讀完後很快就能忘記讀了什麼,甚至連主人公的名字都能忘記。

但如果某年某日,你聽到彆人講這本書裡的誰誰誰,你卻又能立馬想起來。

張世康現在就是這樣,他記得中學曆史裡曾提到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知道那是一本號稱十七世紀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巨著。

之所以腦子如遭雷擊,是因為來這裡也有段時間了,一直想著搞搞發明創造,但卻連這麼一個大科學家都沒想起來。

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那匠人看張世康這樣的表情,反倒心裡忐忑起來,支支吾吾的道:

“回提督大人,小的倒是沒聽說過這本書,不過也可能是小的記錯了。”

“不!你沒有記錯,你立功了,晚上給你加雞腿兒,就說是本提督答應的!”

張世康是真的高興,在這樣一個不注重科學研究的社會裡,找到個真正的大科學家實在不容易。

宋應星或許對軍事、火器了解不多,但卻對農業、手工業尤其擅長,天工開物裡絕大部分內容講的也都是這兩個方麵的內容。

火器研究雖然迫切,但那畢竟是對民生沒什麼好處的東西。

可農業與手工業就不一樣了,要知道西方的工業革命也都是從手工業開始的。

大明為啥缺錢?為啥滿地流寇?原因很多,但農業和手工業太過落後也絕對算一個。

倘若農業發達,就不會有那麼多老百姓餓死,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選擇鋌而走險去造反。

倘若手工業發達,朝廷也不至於窮困到這個樣子。

所以,宋應星很重要,張世康便又派了個人回去,讓宮裡的崇禎老哥幫忙找找看。

待車隊抵達西山大營,懷寧侯孫維藩早就在大營門口等著了。

一聽說張世康竟帶著三百多個兵去了京城,孫維藩差點沒將範成仁罵死,責怪他沒有攔著。

在孫維藩的固有觀念裡,沒有詔令帶著兵去京城,純純就是活膩歪了。

他是個粗人,可也知道自己能有機會掌兵,都是張世康這小子的功勞。

這小子雖然說話做事情不著調,但人還是很不錯的,他非常擔心這小子會因此失去天子的信任。

見張世康終於回來,孫維藩不顧身上的盔甲,趕緊跑過去詢問,連平日裡的稱呼都變了:

“世侄,沒出什麼事吧。”

“嗐!事兒倒是出了。”張世康皺著眉頭佯裝悲痛。

孫維藩的眉頭立即皺了起來,單線程的cpU開始瘋狂運轉。

隻是張世康隨即又笑道:

“不過,是好事兒!世叔你瞧,十萬糧草,還有兩萬多套軍服、五千支魯密銃、戰刀、弓弩,全是嶄新的!

怎麼樣,本提督有能耐吧?”

張世康一臉臭屁求誇獎道。

孫維藩的腦子差點宕機,回過味兒來才發現這小子竟然是騙他的,眼睛當即瞪了起來,冷哼了一聲道:

“臭小子,連我都敢戲弄,我替你爹教訓你!”

說著孫維藩就一腳踢過去,張世康連忙討饒。

十萬石糧草當著正在操練將士的麵運抵軍營,使得京營的士氣徹底穩固,操練時的口號喊的嗷嗷叫,像是在說,提督大人,狠狠的操練我吧。

西山大營的營盤很大,多的是空蕩蕩的營帳,張世康便將那些匠人們三人一組安置了起來。

原本一個營帳住十個士兵,這算是張世康給予的特殊優待,畢竟是技術人才,但軍營條件有限,暫時也隻能這樣。

他將從方逢年那兒騙來的幾支斑鳩腳銃都交給了茅元通,並讓茅元通領頭,負責加緊仿製斑鳩腳銃。

天將黑的時候,派去京城的兩個部下終於回來,崇禎皇帝當然答應了他的要求,那本《武備誌》也被帶了回來。

張世康在油燈下翻看了足足半個時辰,當即拍了桌子。

“撿到寶了,這個茅元儀,牛逼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