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殲?李自成死了??”張世康非常震驚的問道。
雖說有蝴蝶效應的說法,但張世康來大明半年,其實連京城都沒出過。
唯一一次幫朝廷,估計也就是募捐了一些銀子,可那些銀子跟大明目前的窟窿比還是杯水車薪。
而且即使沒有募捐到的那些銀子,楊嗣昌也能通過加征剿餉和練餉,籌集到剿寇的銀兩。
而自己操練的京營兵,壓根就沒出過西山大營,就算再強也對流寇沒有絲毫的影響。
李自成就這麼沒了??
“倒沒聽說李闖死沒死,楊督師的奏疏上隻說全殲了李闖,不過張提督,全殲不就是全部都殺了嗎?
也可能是被楊督師給活捉了不一定,可不論怎麼說,這對朝廷來說,都是天大的好事呀!
皇爺剛一聽到這消息,高興的在大殿內走個不停,咱家還是頭一回見到皇爺如此高興呢!
這麼大的好消息,皇爺第一個下旨告知的就是張提督你呀,這份兒恩寵真是羨煞旁人了。”
這中官一邊說著話,嘴上的笑意也一直沒有消失過,說完右手還當著張世康的麵搓了搓,意思是想討個彩頭。
“知道了,你給本提督傳個話,這李自成到底死沒死,一定要陛下確認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至於那張獻忠和羅汝才等人,叫陛下務必堤防,最好是奪其兵權,以防日後再反叛。”
張世康又不是二傻子,當然看明白了這廝就是找他要賞錢。
一般情況下,宮裡派出傳旨的中官,如果所傳旨意是好事兒,被通傳的官員都會給點賞銀,這已經算是大明官場的潛規則。
可張世康卻沒給,他倒不是在意那點賞錢,實際上他在京營裡但凡遇到表現出色,或者有功勞的,也都會自掏腰包給賞錢。
但你一個負責傳話的有個毛線的功勞?
那中官臉上的笑意消失了,但還是拱手道:
“咱家曉得,話一定帶到,若無他事,咱家這就回宮複旨了。”說著那中官就離開了京營。
一直到宮裡的人離開,張世康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李自成倘若真的死了,張獻忠等其他流寇倘若真的接受了招安,那以後這局勢可就變的更加撲朔迷離了。
雖然張世康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可流寇沒了是好事兒,張世康甚至覺著,或許可以找個機會請個辭啥的,繼續回家當紈絝公子哥去。
皇城,乾清宮。
消息已經傳進來一個多時辰,崇禎皇帝還沒有從楊嗣昌傳過來的大喜事裡平靜下來。
他在乾清宮裡來回走動,時而雙手互相搓著,時而喃喃自語。
與楊嗣昌的奏疏一同送來的,還有這次剿寇的功勳簿,崇禎皇帝已經召見過內閣的幾個閣臣,初步擬定了對剿寇有功者的賞賜。
其中楊嗣昌自然是功勞最大的,其次是熊文燦,最後是各戰役中立下功勞的武將。
經過閣臣商議,崇禎皇帝最終決定給楊嗣昌加太傅、左柱國,賜金三百兩,熊文燦加太子太保、柱國,賜金一百兩,並昭告天下。
剿寇過程中,戰功卓著的將領中,曹變蛟被敕封為安南伯,左良玉封平南伯,祖寬封鎮南伯。
太傅位列三公,左柱國更是大明文勳之最,要知道大明將近三百年曆史,能被封為左柱國的兩隻手都能數得過來,賞賜不可謂不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