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變蛟雖然是個粗人,但此時與崇禎皇帝的心境卻彆無二致,因為他也怕張世康出了城死掉。
站在崇禎皇帝的立場,外麵打仗有楊嗣昌,他自然不希望張世康出什麼意外,在京城待著給他出出主意再好不過。
張世康聞言表情變的很古怪,這一點倒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細細想了一下發覺還真有那麼點道理。
不過他心裡還是有那麼點感動的。
大明的官場烏漆嘛黑,來到這個世界他原本也沒想著改變什麼,可不論是家人還是崇禎老哥,亦或是京營的那幫弟兄,卻都關心他、相信他啊,甚至將希望押在了他身上。
念及此,張世康心裡甚至還有點小愧疚。
有那麼多人將賭注押在他身上,他就更不該坐視不管了。
“曹大哥,我若帶京營離開,這京城你能不能守住?”張世康認真的看向曹變蛟。
曹變蛟聞言站起身來,十分嚴肅的拱了拱手道:
“人手雖然不夠,但守住內城絕無問題,當今局勢,建奴當無暇攻取京城,他們的目的也並不在此。”
曹變蛟畢竟統兵多年,對戰事有著天然的直覺,建奴此次入關,兵力不過五萬,還有部分是漢八旗。
京畿地區光是楊嗣昌手下就有六七萬大軍,聽說孫傳庭的三萬秦兵近日也差不多會抵達房山。
而寧遠副總兵祖寬三日內也可抵達京師,再加上京城本就城高池深,又有上百門巨炮防禦,建奴除非想不開,就不敢對京師抱有幻想。
“好,那京城就交給你了。”說罷,張世康就站起身要下城垣。
“大人,打仗真不是那麼好玩的,危險著咧。”
曹變蛟欲言又止,他是真不希望張世康出城,他才剛抱上大腿啊。
張世康笑笑沒有說話,衝曹變蛟拱手行了個禮,然後毫不遲疑的奔著皇城走去。
他有要做的事,為了自己,也為了那些將希望押在他身上的人。
待到了乾清宮,崇禎皇帝正與內閣的人議事,他倒也不避諱,讓張世康在一旁旁聽。
“陛下,楊閣部上奏疏討要軍餉六十八萬兩,糧草八十萬石,如今國庫空虛,戶部難以為繼,望陛下定奪。”內閣首輔劉宇亮道。
畢竟是戰時,劉宇亮作為東林黨人,少有的替戶部尚書蔡國用說話,但仍舊是將問題拋給了崇禎皇帝。
夏稅雖然收到了一撥糧食,但邊軍瓜分了大半,本以為流寇被澆滅,朝廷可以緩口氣,可建奴卻突然入關,導致糧草用度激增。
崇禎皇帝也很發愁,他還沒來得及說話,吏部尚書鄭三俊卻道:
“戊寅之變以來,建奴四處劫掠,破城十餘座,數十萬百姓死於建奴鐵騎,楊閣部對建奴隻是一味防禦,多少會助長建奴的囂張氣焰,望陛下知悉。”
鄭三俊當然知道楊嗣昌的主意,畢竟隻要一味防守,就不會出大錯,隻要不出大錯,他們就拿楊嗣昌沒辦法。
可這種戰術卻是苦了各地的百姓,楊嗣昌如此做派,是根本不將百姓的死活放在眼裡,這自然是他們攻訐楊嗣昌的理由。
張世康在一旁冷笑,他才不信這鄭三俊真是心存百姓,無非是想把楊嗣昌拉下馬,好把洪承疇扶上去罷了。
楊嗣昌的法子雖然笨點,但也並非沒有好處,有數萬大軍在旁邊守著,至少建奴不敢輕易分兵,更不敢攻略大城。
畢竟建奴以騎兵見長,野戰正是他們的長處,建奴可能巴不得跟朝廷野戰呢。
果然,鄭三俊彈劾完楊嗣昌,就有人站出來說洪承疇的好話,不過崇禎皇帝並未有臨陣換帥的意思,最終兩件事都沒有定論。
“唉!”閣臣們離去後,崇禎皇帝深深的歎了口氣,並未避諱貓在一旁的張世康。
他是真的發愁,本以為剿滅了流寇,朝廷終於可以喘一口氣,建奴的突然入關,卻讓他的神經再次緊繃。
不止是他,整個朝廷都有些人心惶惶,流寇不比建奴,對於流寇大部分人多少抱著輕蔑的態度,人數相當總歸是能打贏。
可建奴戰鬥力極強,自他們入關,朝廷軍隊統計上的己方傷亡已經過萬,但報上來的殺敵數額卻隻有兩千多,就這還不知裡頭有多少水分。
如今楊嗣昌又是要糧又是要餉,崇禎皇帝對楊嗣昌寄予厚望當然想給,奈何口袋空空,他也知道戰事緊迫,但卻沒有辦法。
“陛下不是才給了楊嗣昌三十多萬石軍糧嗎?他怎麼又要?”張世康有些疑惑的道。
對於這楊嗣昌,張世康除了覺得此人小肚雞腸外,就是鋪張浪費了,一開口動輒就是幾十上百萬兩,他知道大軍出征消耗大,但也總不至於那麼高。
以前他對軍事了解的少,如今他執掌京營半年多,大概也知道士兵的消耗,才一個月時間,哪裡用得著那麼多。
“倒是也並不緊急,許是準備的下個月的消耗。”崇禎皇帝回道。
“這真是要打持久戰嗎?”張世康皺了皺眉頭道。
建虜是來搶糧食的,人家就是抱著打一槍換個地方的思路,建奴都沒想打持久戰,楊嗣昌卻主動龜縮防禦,這真是……朝廷對建奴已經畏懼到這般地步了嗎?
“陛下,建奴雖勇,但總歸是有破綻的,隻要選準時機,一次將建奴打疼打傷,或許建奴就會萌生退意了。”
張世康想了想道。
他倒是不完全反對楊嗣昌的戰術,但並不讚同一直龜縮,那樣就太過被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