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莊一役,斬獲韃子首級一千九百四十四,韃子漢軍首級八千六百一十。
按照朝廷的恩賞標準,一個韃子首級十五兩,漢軍首級八兩,這就差不多十萬兩了。
除此之外,京營陣亡三千兩百二十人,還應給付步卒每戶撫恤金三十兩,馬軍四十兩,將領則多點。
除了一次性的撫恤金外,朝廷還會免除陣亡家屬的田賦,一直持續到陣亡家屬的孩子長大成人。
大明的撫恤製度,在曆朝曆代都算得上大方了,不像某宋,不僅把士兵都當作賊配軍,戰死後除了隻給點布帛和幾石米外,田賦也隻免一年。
但大明的問題是窮,就算有銀子,也沒人能保證這些銀子能發到陣亡者家屬手裡。
畢竟戰爭打贏了,將領們也都升官得到獎賞了,誰會在乎那些戰死的枯骨呢?
可張世康在乎,就像他在乎盧象升一樣,這時候的士兵本就被人瞧不起,他心裡清楚,每個士兵背後都有著一個窮困的家庭,不然沒人選擇去當兵。
這是拿自己的命為窮困的家人博個活路,現在人沒了,自己被封了伯爵,可他們的家人怎麼活?
這話一出口,在場的所有將士,包括盧象升、虎大威、楊國柱和孫維藩,乃至是軍營裡的普通士兵,都向張世康行注目禮。
無論是賞銀還是撫恤金,他們當然都在乎,起碼麵上得在乎,否則誰替你賣命?
但卻沒人敢當著天使的麵去討要,還是如此的直白。
“張大人,皇爺知道你要問,此事容後咱家跟你細說,還有旨意沒宣讀完。”
王承恩倒是沒感到意外,隻是他的話卻再次令虎大威、楊國柱等邊軍將領吃驚。
一句皇爺知道你要問,差點讓這些邊軍的人大腦宕機,怪不得這位年輕的提督啥話都敢問、啥話都敢說。
原來都是天子慣的!
這小子是多受天子信任呀,殺了天子監軍都沒事,不僅沒事還封了世襲罔替的伯爵。
可哪知道這小子不僅不感激,反倒開口就是誹謗,誹謗天子小氣,還張口跟天子要銀子。
可奈何天子就是不生氣呀!
瞅瞅人家京營的人,穿的比他們新,軍餉能按時發,聽說每天都能吃到三頓飯,如今打贏了一場仗,就得了那許多的賞賜,就連一個小小的哨總都有恩賞。
這對於邊軍將士們來說,實在是太過離譜。
可轉念又一想,人家畢竟打贏的是建奴精銳,還俘虜了建虜的皇族,戰功是實打實的,這沒什麼好說。
但他們最羨慕的是,不僅恩賞多,而且還都能落到實處,看那王承恩的意思,天子當是已經想好了賞銀和撫恤金的對策。
邊軍當然也打過勝仗,也得到過嘉獎,但那些嘉獎跟京營自然不能比。
在這一刻,不少人突然醒悟:
京營能得到那許多恩賞,全是因為京營的提督是張世康呀!
尤其是虎大威身後的邊軍士兵們,不少人都在想著,如果自己是京營的兵,不,如果自己是這位張提督的部下,該多好呀!
你看,張提督親自向天子討要賞銀和撫恤金,全是為了他的部下,那模樣,實在是太颯爽了!
“怎麼這麼多旨意,趕緊的吧,快到飯點了。”張世康不爽的道。
王承恩又拿過一道旨意,目光卻是看向了盧象升,盧象升立即知道,這是朝廷對他的旨意下來了。
虎大威和楊國柱身體頓時繃緊,他們一個是宣府總兵,一個是山西總兵,而盧象升是宣大總督,是他們的直屬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