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倒不如送他個理由,大不了就是決戰嘛,一次把你打疼了,下次再想來韃子就得掂量掂量了。
張世康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在他的命令之下,四萬多大軍一直駐紮在距離建奴大軍不過十數裡的地方。
與此同時,張世康光是負責偵查的夜不收就派出去幾十支,密切關注多爾袞的動向,並教給他們芬芳之語,叫他們在韃子軍營周圍四處口吐芬芳。
為此,張世康甚至還請教了通滿語的通譯,學了好幾句拗口的滿語。
不知道是張世康惡心人的招式起效了,還是那嶽托死了的緣故。
多爾袞一度帶著小股騎兵前來還擊,甚至還詛咒了張世康的先人,不過孫維藩剛帶著騎兵要追擊,那廝卻又一溜煙跑路了。
在這一段時間裡,楊嗣昌不僅沒有給張世康找不痛快,甚至還屢次的打起了配合。
與張世康的軍營總是距離在恰當的範圍內,形成犄角之勢,不論建奴攻打哪一邊,另一方都能在半天時間內趕到。
張世康一開始還覺得奇怪,想著這楊嗣昌腦瓜抽風了,還是被自己的王霸之氣折服了。
後來還是盧象升一語道破天機,四個字風險共擔。
楊嗣昌因為蕩平流寇的事,功勞和榮譽早就到達了頂峰,但流寇畢竟比不過建奴,一旦戰事出了問題,對他的名聲就會有很不利的影響。
雖說即便一時不利,以天子對他的信重,大抵上不會過分苛責,但總歸是有風險的,尤其是那群東林黨人的存在。
可加上張世康就不一樣了,他有聖眷,張世康也有,若是戰事順利,他作為抵抗建奴的總指揮,肯定是頭功。
但若是戰事不利,那就有文章可做了,畢竟張世康不聽他節製,還時常下達奇怪的軍令。
以張世康在朝中的紈絝名聲,就是他不說,那群東林黨人估計也會群起而攻之,將罪名都推到他頭上。
失去張世康這個潛在的勁敵,對他來說並非壞事,他一直都覺得,天子不該信任這麼個不著調的紈絝。
一山不容二虎,有他一個人就夠了。
如此看來,跟建虜的戰事,不論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他楊嗣昌都沒什麼太大損失,贏麻了。
對於楊嗣昌的這種心思,張世康實在是嗤之以鼻。
與楊嗣昌相比,他的想法就簡單多了,打完建奴,回家睡覺,最好短時間內誰都彆煩他,他要去找回當紈絝的感覺。
於是乎雙方就這麼僵持了起來,多爾袞欲打武清,張世康和楊嗣昌就將大軍調到建奴周圍,隻要多爾袞敢打,張世康就敢偷他屁股。
張世康還不止一次帶著騎兵跑到多爾袞麵前親自口吐芬芳,想激怒多爾袞主動決戰。
嶽托換回來第二天就死了,多爾袞也確實氣的不輕,但畢竟沒有失去理智,也沒敢去打武清。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十月二十六,本以為這場戰爭會這麼一直拖到雙方都堅持不下去,最終黃掉。
可十月二十六日這天,京城中的旨意,一下子將所有人打懵。
……
喜歡大明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