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製天下兵馬,總督天下軍務,欽此。”
也不怪王承恩遲疑,實在是這名字……太長了,也太怪了。
張世康也聽的一愣一愣的,什麼神武龍威,什麼捷勝千裡,怎麼一股子的中二味道?
這等名號,就連蘇萊曼國王、大慶法王、威武大將軍、鎮國公、總兵官朱壽聽了,都得直呼內行。
敢情老朱家的中二屬性是代代相傳的嗎?
張世康尬的腳指頭扣出三室一廳,王承恩宣讀完,崇禎皇帝還微微揚了下下巴,意思是詢問這名號是否滿意。
這是他昨晚想了大半夜才定下的名號,一大早起來連洗漱都沒做,就先草擬了下來。
前頭的神武龍威捷勝天子自然是彰顯大明天威,同時勉勵張世康能為大明決勝千裡。
而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卻也非他杜撰,而是實實在在曾有過的官職。
元帥之職,早在春秋之時便有記載,意為將帥之長。
唐朝時李二正式將天下兵馬元帥、副元帥定為戰時最高統帥。
此後兩宋,乃至遼、金,皆設天下兵馬元帥之職,但兩宋時這官職成了虛職,遼國則是由太子、親王擔任,金國甚至還做了細化,弄出來副元帥、元帥、大元帥等等。
元朝有元帥府,到了明朝雖然也有元帥府,但這個稱謂已經很少用,成了比兩宋時還虛的虛職,跟太師太傅一般隻是個榮譽稱號。
可在場的朝臣們,哪裡會將這道詔書的任命當作榮譽稱號。
相比於什麼神武龍威捷勝千裡,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最後的兩句上。
節製天下兵馬,總督天下軍務。
寥寥十二個字,卻將所有人都驚掉大牙。
兩句話雖看似重複,實則職權也有不同,節製天下兵馬,是說大明所有的軍鎮部隊皆受其調遣。
而總督天下軍務就更誇張了,不僅可以調動天下兵馬,更是對各軍鎮的直屬將官擁有生殺之權。
掉兵權、任免權,還是麵對全天下而言。
即使是此前作為大明軍事最高領袖的督師,自有這個官職以來,也最多不過掌管過七個省的軍事力量。
如今督師與這個所謂的天下兵馬大元帥一比,真真是不夠看了。
若此詔令為真,此後大明兩京一十三省之兵權,儘握於張世康一人之手。
因為這道草詔,剛才還吵吵嚷嚷如同菜市場的大殿,變得格外的安靜。
所有人都驚詫於這道詔書的份量,劉宇亮和鄭三俊也少有的露出吃驚的神色,二人對視一眼,都覺得天子是不是失心瘋了。
吏部尚書鄭三俊當頭跪倒在地,臉上帶著凝重十分激烈的道:
“陛下,將天下兵馬委於一人之手,我朝兩百七十年從來沒有先例。
兵者國之重器,存亡之道也,畢竟人心叵測,為國朝計,請陛下收回成命!”
鄭三俊表情很是激動,這不僅僅是出於私心,可就算沒有那些私心,他也會站出來反對。
自古以來,不少朝代都發生過將領謀逆的事情,也是因此,曆朝曆代,對軍權都格外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