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倒反天罡(1 / 2)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原本是蟎清入關後,康麻子為了穩定民心放出來的大招。

意思是,以一個固定的人口數額,將賦役也固定在一個數字,自此之後,老百姓家裡再添新丁,不用再承擔額外的賦役。

屬於是曆史上對賦役製度的重大改革,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徭役向賦稅轉化的重要標誌。

而攤丁入畝,則是在這一改革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發展。

在大明,丁銀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與裡甲、均徭等四差銀一起,都由地方官府征用,並不上繳給朝廷。

但實際上這部分收入,大多都落入了地方官員個人的口袋,大明雖有戶部,但卻沒有全國丁銀的統計數字,隻有戶丁的總數,這實際上是一筆糊塗賬。

而且這一製度有個極大的弊端,那就是大戶田連阡陌坐擁大片良田,卻不用承擔徭役丁銀,普通老百姓沒有立錐之地,卻丁銀徭役一個都少不了。

說白了大戶不交稅、可以合理避稅,沒地的老百姓卻還要交稅、交更多的稅,除此之外還要替大戶去承擔徭役。

這也是大明諸多弊政裡最嚴重的一項,流寇之所以那麼多,跟這個弊端有直接關係。

地都沒了,還特麼讓老子承擔徭役、交丁銀,交你媽呀,老子去也,於是當場提桶跑路。

所謂攤丁入畝,簡而言之,便是把丁銀平均攤到田賦之中,以固定的數額為準,以實際的田畝為標的,征收統一的地丁銀,不再以人頭為對象征收丁稅。

大白話就是,將丁銀跟土地綁定,而不是跟人頭綁定,廢除一千多年的人頭稅。

這一改革,在老百姓身上,將極大減輕無地、少地百姓的經濟負擔。

老百姓能喘口氣兒,誰特麼還去造反呀?

崇禎皇帝琢磨了好一會兒,才在張世康的解釋之下,明白了這八個字的真正意義。

他以看怪物一般的眼神,盯著張世康道:

“世康啊,朕有時候真想扒開你的腦袋來,看看你的腦子究竟跟常人有何不同,為何總能有這等奇思妙想。”

“嘿嘿,陛下若是扒開臣的腦袋,那可就沒人幫陛下乾苦差事了。”張世康開玩笑道。

“雖然如此做會影響朝廷歲入,但這兩項改革倘若真的可以落實,確實可以極大緩解天下百姓的負擔。

隻是,為何以前不聽你說?”崇禎皇帝納悶道。

“拜托!以前咱朝廷窮的叮當響,咱哪有資格在百姓麵前充胖子呀!

再說,江南的士紳、地主哪個好惹?一個稅製改革便讓他們集體造反,更彆提要動他們的土地根本了。”張世康無奈的解釋道。

“所以,你便趁著這次他們搞事情,乾脆直接把他們全都收拾了,雖然風險大點、麻煩點,但若成了,便可一次蕩平大部分阻礙?”

崇禎皇帝順著張世康的意思推測道。

“嗯呢唄!陛下聖明。”張世康隨口道,但這誇讚要多敷衍有多敷衍。

“哼,沒有你這麼恭維人的。”崇禎皇帝十分不爽,但此時他的心裡全是改革,便又道:

“那你這次出征,要做的事兒可就多了,不僅要平叛,還要撫民,又要……抄家、施行新政。”

“誰說不是呢?此次出征,定然是又苦又累的,陛下也不說加點工資。”張世康抱怨道。

“俸祿嗎?這好說,你想加多少,自己加便是,朕又沒有意見。”崇禎皇帝認真道。

這段時間在京城抄家,每天都有數十萬、上百萬兩銀子過張世康的手,各種珠寶字畫、古董玉器,一車車的往國庫裡運,太倉都快塞滿了。

崇禎皇帝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有錢過,他說這話時一副財大氣粗的模樣。

“陛下真沒勁,豈不聞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您這直接讓臣自個加,屬實沒意思。”張世康白了崇禎皇帝一眼道。

銀子這個東西,沒錢的人甘之如飴,但在本就不缺錢還權勢滔天的張世康眼裡,無非就是個數字。

他本就背靠英國公府,吃喝不愁,想乾嘛就能乾嘛,想買什麼也都買得起,甚至都不用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