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他怎麼敢的?(1 / 2)

應天府南京城,八月十六。

“我等不能再坐以待斃了!公爺,已經探明,外頭那黃得功,兵力不過兩萬兩千!

而我南京城內,隻高總兵和劉總兵的江北精銳,便有六萬。

算上咱們的衛所兵,城內光是兵力就已經達到了近十萬!”

“張大人言之有理,以兩萬兩千人包圍我南京城十萬大軍,他怎麼敢的?”

“公爺,咱們必須下決定了,蘇州城已經被圍攻了兩三日,倘若我等不能去支援,蘇州城必然被攻破。

到了那時,整個南直隸,將隻剩下我南京一座孤城,江南的其他州府,士氣也會受到極大打擊。”

錢謙益也聲色俱厲的附和張慎言道。

實際上錢謙益與張慎言原本就有矛盾,更有甚者東林大儒之間、各官僚之間都有矛盾,南京的官場雖然不如京師內鬥激烈,但也相差不多。

可在如今的生死關頭,所有文官都變得格外團結,所有士紳、地主也變得格外大方,要錢給錢,要糧給糧。

就比如現在,所有文官都認為,黃得功兩萬兩千人竟敢包圍十萬守軍的南京城,實在是愚蠢至極。

他們隻需派大軍擊潰黃得功,而後趁著士氣高漲,數萬大軍去救援蘇州城的劉良佐。

張世康的兵力也不過三萬,到時候十數萬大軍城內城外夾擊,就是張世康再有神通,也絕對無法抵擋他們。

而贏下了此戰,南軍定然士氣大振,到時候隻需乘勝追擊,徹底瓦解這個渡江的國賊。

一旦能殺了張世康,整個清君側行動就完成了大半,他們完全可以北伐,逼迫崇禎這昏君退位都可以。

當然,倘若不想繼續也可以,反正張世康已經死了,隻要他們集體上奏疏請罪,有兵權在手,還怕那天子不同意他們的條件嗎?

天子敢不同意,那就是不將天下百姓的性命放在眼裡,畢竟,隻有你若是明君,就該維護和平,答應他們的條件。

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要逼迫魏國公徐弘基不再隻做縮頭烏龜。

出城迎敵,必須打開個突破口,這是南京城內所有文官、士紳階層共同的要求。

徐弘基皺著眉頭,聽完了錢謙益、張慎言等文人的意見。

他的心裡有些不滿,因為起事之初,他便跟錢謙益等人說過,與他們一同起事的條件是,所有軍隊都要聽他的指揮。

為的是什麼?還不是不想讓這群文人乾預戰事?

徐弘基在戰事上雖然也是半路出家,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但畢竟祖上就是靠打仗積下的名聲,家中在戰事上總有些著述。

在徐弘基認為,城內雖然有守軍十萬,而且錢糧充足,但南京城城高池深,又有那麼多的火炮防禦。

有城牆不守,為什麼要去犯險?

而且那張世康和黃得功人又不傻,外頭的布置說不準就是個圈套。

可是這群文人已經聒噪了好幾天了,並且言辭越來越激烈,最讓他鬱悶的是,徐弘基還說不過這群文人。

他們總是站在道德製高點上,引經據典的發表觀點,即使嘲笑他的膽怯也都不帶任何臟字。

他們還總喜歡以數字來定奪戰事。

十萬對兩萬二,便認為優勢在我。

這都不敢打,便是縮頭烏龜。

戰事哪裡是兵多便能打贏的?真若是如此,就不該有大明!

那黃得功也是敢跟韃子拚命的家夥,城內的諸多將領,有哪個能跟韃子硬碰硬的?

怕是多半連戰場都沒上過吧?

“諸位的意思,老夫都明白,但我等起事之前,老夫就曾有言在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