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此前通過海貿運抵京城的糧食,共計一百五十萬石,已經被朝廷接收。
張世康此次平叛,本以為要消耗不少糧食,但最終通過沒收各地藩王、地主士紳囤積的糧食,張世康不僅沒有向戶部要糧,反倒還盈餘了不少。
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以戰養戰了。
那些盈餘的糧食,除卻一部分京營、禁軍自用外,剩下的都通過大江運往了石砫秦良玉部。
一百五十萬石軍糧運抵京城之後,立即就被九邊的邊鎮分走了三十萬石,而且日後還要持續供給。
而如今的大明,不論是北方還是江南,都還處於分田地的餘波之中,尤其是江南起步晚,如今連地都沒有分完。
即使廠衛和戶部加班加點,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依舊會有相當的地區要誤了農時。
而同時,到了明年,張世康還有一攬子的計劃,這都需要大量的糧食。
國內暫時無法實現自給,他就得將目光投向海外。
唉,隻能苦一苦海外的百姓了。
張世康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鄢懋卿,冒青煙呀!
“大帥遠道而來,下官準備了宴席,還請大帥移步,下官當為大帥接風洗塵。”鄭芝龍起身拱手道。
他覺得這麼聊下去不行,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不僅又答應了為朝廷打造六十多艘戰船,還答應了每個月再給朝廷運二十萬石糧食。
這要是再聊下去,他都不敢想麵前這位年輕的國朝勳貴,又會提出什麼其他的要求。
關鍵是自己還不好拒絕,真是邪了門了!
當時聽說這小子答應了要給朝廷造二十艘主力戰船,他還訓斥了老四,現在,他似乎有點理解鄭芝彪了。
張世康也不急於一時,聞言也就站起了身,跟著鄭芝龍去往另一處廳堂。
兩人一路上又談及海外的見聞,張世康得知這鄭芝龍竟然精通多國語言。
大明官話、閩南話不提,還會日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荷蘭語,據說連南洋不少土著的語言都會說。
而且鄭芝龍極為善談,若非他剛才拿捏了鄭芝龍的軟肋,想從鄭芝龍這兒占便宜還真不容易。
鄭芝龍也算是白手起家的典範了,彆看這廝文化程度不高,隻憑著那股子鑽研勁兒,在海外闖出一片天,也算是一方豪傑了。
當一行人抵達酒宴所在的廳堂時,才終於從剛才的狀態中脫離,再度恢複到一個大海商應有的精明。
鄭家這次酒宴的規格相當的高,老大的一桌子酒席上,什麼魚翅、熊掌、鮑魚、燕窩自不必提,屬於常規菜品。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張世康壓根就沒見過的,據說都是從南洋的深山中捕獲的野味兒。
另外就是諸多的海鮮,當然,這海鮮也不是大明海域的常見品種,而是從東洋、乃至大西洋運過來的少見海貨。
對於吃這件事,張世康向來是極其認真的。
他絕不像後世商務宴請那樣,談事前是一桌子菜,談完了事兒離席,一桌子仍舊沒幾個人動筷子。
美食為什麼要辜負呢?
誰說就不能一邊吃喝一邊談了,他並不會覺得那樣就掉了逼格或者有其他不好的影響。
隻能說,當你身居到一定的高位,一切的繁文縟節都會向有利於你的那一邊靠攏。
當然,也有可能,其他人不敢說。
反正張世康吃的挺香,一邊吃,一邊聽鄭芝龍親自介紹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