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就很想在卜加勞鑄炮廠購買一批火炮,但弗朗機人以各種理由並沒有接下這筆訂單。
理由很多,但其實雙方心裡都明白,最重要的無非還是可能的貿易衝突。
他們必須避免鄭家買了他們的炮,不將炮彈打在他們身上。
而弗朗機人對在南洋的貿易是十分不滿意的,因為他們不得不給鄭家繳納高額的保護費。
在馬統看來,張世康以朝廷的身份去談火炮訂單,倒不見得會被拒絕,但價格肯定會很昂貴。
弗朗機人向來如此。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卜加勞鑄炮廠都快一百年了,大明朝廷其實也並沒有去向弗朗機人買多少炮,而都是自己仿製。
當然,也有朝廷實在太窮的原因。
“本帥什麼都愛吃,就是不愛吃虧,弗朗機人如果識相,本帥就放他們在壕鏡多待一陣子,如果想吃大戶,本帥有的是辦法讓他們經營不下去。”張世康皺眉道。
葡萄牙一個彈丸小國,就是殖民生意做的再大,本土距離大明也隔著萬裡之遙。
而壕鏡,就在廣州邊上,泱泱大明想搞這麼一個彈丸之地,還是不難的。
實在是想講效率,大不了到時候聯合鄭家,把他們的炮台都給轟成渣渣。
接下來的幾天,大明水師一直平穩航行,由於此時正值冬季,大明海域的洋流剛好是北向,艦隊航行的速度並不慢。
十一月十六日,艦隊終於抵達廣州府海域。
當壕鏡出現在張世康的眼簾裡時,張世康看到了壕鏡海灘險要處的炮台。
由於張世康並未提前知會,再加上他的艦隊沒有懸掛鄭家的旗幟,以至於壕鏡的小弗朗機人都很緊張。
他們的士兵身著本國的軍服,在幾個像是首領的呼喝下,迅速的趕往炮台防禦。
對於這支來曆不明的船隊,弗朗機人都大吃一驚,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是敵是友。
張世康也並不做出任何表示,直到艦隊已經進入炮台的射程,弗朗機人仍舊克製著沒有開炮。
張世康這才命令馬統告知對方他的身份。
馬統親自帶著一個懂弗朗機語的通譯,乘坐著小船登上壕鏡與弗朗機人交涉。
片刻之後,危機解除,張世康看到馬統在向旗艦的旗手示意。
“大帥,馬大人說弗朗機人隻同意咱們的旗艦靠岸。”
“告訴他們,本帥必須帶親衛。”張世康毫不遲疑的道。
這些天他一直在遭遇各種刺殺,對於這等陌生的地方,必須格外謹慎。
馬統又與那弗朗機人溝通,似乎是在說明張世康在大明的地位,又是比劃又是什麼的,最終弗朗機人同意了。
可是當張世康真的帶著親衛上岸時,弗朗機人的頭目臉都綠了。
“馬,你不是說你們的大元帥隻帶親衛登陸嗎?”那頭目約莫三十多歲,眉頭皺成了麻花。
他們弗朗機國的重要人物,當然也有親衛,但就是他們在南洋的總督,親衛也不過幾十人。
可張世康身後呼啦啦的跟著得有一千號人,而且這些親衛一看就不是好相與的。
不僅所有人都身著甲胄,還都腰佩戰刀,更離譜的是,這一千人裡還有數百人手持斑鳩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