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銀子都是這小子搞來的,他想漲便漲唄,到時候官員們自會對他這個天子感恩戴德。
給官員們漲一漲薪俸也無妨,官員俸祿在朝廷財政支出的比例並不大。
當然了,若是日後出了問題,比如朝廷又缺銀子了,崇禎皇帝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張世康。
搞錢小能手了屬於是。
“既然現狀已經不符合,那便漲吧,隻是這個漲的幅度當如何定?”崇禎皇帝問道。
“回陛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臣這小本本上,都是實地核實過的。
仍舊以七品知縣為例,綜合目前的情況來看,臣以為正七品知縣的月俸當提高到十石。
除此之外,此後發放俸祿不得以實物折俸,且直接發放銀兩,十石便以二十兩為宜。
還有,既然縣令無法全部處置政務,不得不需要師爺等吏目輔助。
倪閣老,你是吏部尚書,當與吏部官員合議,儘快將這些吏目納入到大明官員體係裡,由朝廷發放俸祿,以此杜絕可能的腐敗。”
知縣的官職雖然不高,但這時候的縣比後世的都要大,後世的縣委還要弄出來那麼多的副職輔助縣長管理。
可這時候的知縣,不僅是縣長,同時還是公安局局長、教育局局長等等,不僅要審案,還要顧及全縣的民生,全由一個人管壓根忙不過來。
倪元璐聞言看向崇禎皇帝,得到崇禎皇帝的首肯之後,這才欣然領命。
不論如何,朝廷若能給官員漲俸祿是件好事兒,將師爺等吏目納入官員考核體係也不算什麼,無非就是給個正八品或者從八品的官職。
見眾人都沒什麼意見,張世康便將其他品級官員的俸祿漲幅也說了出來。
以七品知縣月俸二十兩白銀為參照,最低者正九品月俸祿六兩,從八品月俸祿八兩,正八品十一兩,從七品十四兩。
中位數正五品月俸為四十八兩,最高者正一品為月俸兩百兩。
也就是說正一品的年俸將達到兩千四百兩,但大明從一品和正一品的官職並不多,諸如各部尚書也就是正二品,月俸為一百四十兩。
之所以如此定,主要是與張世康對未來糧價的預期有關,如今糧價高漲到一石三兩多,這主要是由於北方遭災。
而這個問題也將是容後要解決的,張世康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來恢複糧食生產,將糧價恢複到以前一兩一石的合理區間。
若如此算的話,大明最低一級官員正九品為月俸六兩,而大戶人家的仆人月銀一般為一兩出頭,最低一級的官員相比於百姓,在收入和地位上還是非常不錯的。
對於宗室的處理也遵循了這個原則,比如親王年俸一萬兩,郡王年俸四千兩,但經過這次改革,親王和郡王的人數將在未來迅速下滑。
而郡王之下,鎮國將軍的月俸直接被腰斬到三十兩,最低一級的奉國中尉月俸僅為二兩。
這主要是因為宗室成員是從振國將軍開始泛濫的,奉國中尉的人數最多,但最低的宗室成員也比大戶人家的仆人收入要高。
更何況張世康還放開了對底層宗室成員的限製。
倪元璐按照張世康給的漲幅標準大致算了一下,皺起了眉頭。
“侯爺,倘若按照這個標準來發,全國官員大概為兩萬一千多人,全年薪俸就要發出去八百多萬兩。
宗室倒是能少不少,但也有兩百多萬兩。
是不是有些過於高了?”
“還成,倪閣老知道全國官員,此前一年要貪掉多少銀子嗎?”
……
喜歡大明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