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百姓們知道,乾旱可能還會繼續持續下去,挖渠是為了他們將來能夠不再靠天吃飯。
要讓他們明白,朝廷拿出如此龐大的錢糧,是真切的想讓他們吃飽飯,讓他們拿出全部的精力來,用最快的效率完成這次自救。”張世康強調道。
“臣剛才所言的徭役改雇傭也好,取消商引也罷,其實都是在解除朝廷給百姓的各種禁錮。
而咱們大明目前的戶籍管理政策,仍舊對百姓存在著巨大的禁錮。
比如朝廷將百姓分作商戶、軍戶、農戶、匠戶等等,使匠戶的子嗣隻能為匠戶,軍戶的子嗣隻能為軍戶。
臣不否認太祖皇帝當年的這項政策,曾因為當時的朝廷局勢,起到過積極作用。
但不論是陛下還是諸位閣老,也無法否認這項政策會一定程度上限製百姓的主觀能動性。
哦,主觀能動性的意思就是,比如張三是個匠戶,李四是個軍戶,張三的兒子想考科舉,也有這個天賦,但朝廷隻允許他繼續子承父業當匠戶。
而李四的兒子也不想當軍戶,卻擁有著匠戶的天賦,想成為一個匠人。
但朝廷的硬性規定,使得他們隻能成為一個不合格的匠人,一個不合格的軍戶。
然而他們本來可以成為一個進士、成為一個技藝精湛的鐵匠、木匠,這是他們喜歡的行當,不僅能實現自我價值,也能為朝廷做出貢獻。
這些施加在百姓身上的枷鎖毫無意義,是對人才的巨大浪費。
臣以為,朝廷應當趁著這個機會,主動為百姓們解除枷鎖,讓他們自由選擇自己未來的職業。
眾所周知,古代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倘若朝廷能主動解除掉這些枷鎖,誰能否認未來我大明不會再次出現百花齊放的景象呢?”張世康苦口婆心的道。
後世那種勃勃生機猶如萬物競發的景象猶在眼前,奮鬥了也將近兩年了,如今大刀闊斧,何其快哉!
崇禎皇帝麵色平靜沒有立即回答,但心裡也覺得張世康說的有道理。
戶部尚書海中期想了想道:
“侯爺,戶籍政策確立的初衷,是太祖皇帝為了保證各行各業皆有從業的百姓。
匠戶低賤,倘若取消了這項政策,朝廷可能沒有工匠可用,其他行業也是如此。”
匠戶是什麼?不過是官老爺們的奴仆,朝廷裡帶著鎖鏈的工奴罷了。
軍戶也同樣如此,全是軍將老爺的農奴。
就是現在的大明士兵,也仍舊被全天下人瞧不起,都是吃不上飯沒了活路的人才會去考慮的行業。
“那便提高匠戶的地位!”張世康毫不遲疑的反駁道。
“不論是匠戶還是軍戶,亦或是其他不受待見的行業,真正的症結不在你所考慮的擔憂中。
諸位應該換一種思維方式了,臣以為,各行各業無所謂誰卑賤誰高尚。
匠人怎麼了?沒有匠人,誰給你造房子?誰給你打製兵器?
若匠人能夠研製出更厲害的火器、更結實的盔甲,朝廷就能用這些精良的裝備去打更多的勝仗。
打了更多的勝仗,就能收複失地,從敵人手中攫取更多的財富。
有了這些財富的反哺,朝廷就可以辦更多的事。
我等身上穿著的衣服、用的茶碗瓷杯、吃的糧米,無一不是匠人的功勞。
我不管天下百姓怎麼想,倘若諸位也敢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我張世康第一個不答應。”張世康有些生氣的道。
某些行業的人被天下人認為是低賤的,這其中看起來是百姓看不起,究其根源,仍舊是朝廷的問題。
朝廷沒有做好引導,沒有做好宏觀上的調控。
見張世康一臉的虎視眈眈,諸閣臣都沉默不語,最後還是海中期繼續說了自己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