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張之極、定國公徐允楨為首拜倒後,其餘勳戚也都相繼跪地謝恩。
不過勳戚們也並沒有太過鬱悶,一來鬱悶也沒用,不論是天子還是張世康,他們都惹不起。
二來勳戚又不靠薪俸過活,三來,張世康可是答應了他們,要帶他們做海貿掙更多銀子的。
張世康他們可惹不起,看看南京那群開國勳貴們的遭遇就知道了。
剛才宣讀完對近衛軍的封賞之後,天子便表達了對南京勳貴的極度失望。
不僅下令將南京勳貴全部除爵,還對那些勳貴下了殺手,張慎言那幾個東林大儒甚至被當庭判了淩遲。
南京勳貴可是占了大明勳戚的一半,說除爵就除爵,說殺光就殺光。
朝堂上的勳貴一時間甚至都有點慶幸,得虧是當初自己慫了,否則那下場不見得有南京那邊好。
張世康這大侄子,看似笑嗬嗬,殺人可真狠啊!
朝會結束之後,崇禎皇帝剛一離開,滿朝文武就再度喧鬨起來,聊的也無非就是剛才的改製,但更多的還是漲俸祿這件大喜事。
甚至有一部分官員,還對張世康表達謝意,不過最終都隻得到了張世康的一記白眼。
張世康還是喜歡他們那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他本就是超級大權臣,身份使然,即使崇禎老哥再信任他,還是得跟文官劃清界限。
這人呐,就不能膨脹。
曆史給人類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不吸取教訓。
但張世康卻是有自知之明的。
文武官員們都往外走,一群勳戚不自覺的就衝張世康圍了過去,其中泰寧侯陳延祚衝在最前頭。
“大侄子呀,你的那個海貿生意,到底啥時候開始呀?”
陳延祚因為有兒子陳濤在近衛軍中,而且還因功封了伯,早已沒了當初被張世康騙捐銀子的怨念。
正相反,看看京城官員的下場、再看看南京勳貴們的下場,他覺得自己是因禍得福了。
可如今他家的所有鋪子都要如數繳納商稅,家裡的良田也被收了,薪俸也降了。
身為賺錢小能手的陳延祚,想賺錢都快想瘋了。
但國內的生意就那樣,再拓展也拓展不到哪兒去,反倒是張世康之前跟他說過的海貿。
陳延祚派人去了東南沿海一番調研,發現張世康這大侄子還真沒騙人。
海貿裡蘊藏的利潤,根本就不是他在國內再拓展幾個鋪子能比的。
原本另外幾個勳戚同僚,還想拉著他單乾,但被陳延祚嚴詞拒絕了,並告誡他們,想好好活著,就老實的上船一塊乾。
陳延祚能成為北京城勳戚裡生意做的最大的,當然得益於他精明的頭腦。
海貿這生意,看似利潤龐大,但蘊含的風險也絕對不小,這些風險不僅包括時常發生的海難,也包括競爭者。
他早就打聽清楚了,海洋貿易的競爭者,大多都是不講武德的,說搶你就搶你,弄不好就是人船皆無的下場。
海外不僅有海盜,還有荷蘭國、弗朗機國等的殖民者,這些對手都非一家一戶可以對抗的。
陳延祚告訴跟他相熟的幾個勳貴,唯有背靠張世康這座大山,才能從海貿中安全的分一杯羹。
陳延祚算是看出來了,張世康這大侄子什麼都吃,就是從來都不吃虧。
是以,陳延祚好不容易逮到機會,立即就問張世康海貿的事。
張世康要辦的事兒實在太多了,但好在海貿也算是他要做的事裡比較靠前的,便反問道:
“諸位世叔世伯且先說說,最近一年都做了什麼準備吧。
畢竟能不能拿到船票,可不能光憑一張嘴對吧?”
……
喜歡大明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