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康將湯若望從福建帶回京城,為的就是這老頭兒所掌握的火器知識。
所以年前一回到京城,他便將湯若望帶去了西山大營裡的小工坊。
一來讓湯若望與工坊內的宋應星等人熟悉,二來,他也有點受不了那老頭兒的神神叨叨。
從歐羅巴遠渡重洋,來大明的傳教士並不少,光是有名有姓記錄在冊的就有十幾個位。
這些傳教士來大明的第一要務,當然就是為了傳播宗教,但大明這片土地傳教十分的困難。
以至於為了投上位者所好,這些傳教士們幾乎個個都是六變形戰士。
不僅懂多門外語,甚至連大明的地方方言都會,還鑽研火器、造船,諸如化學、物理數學等等,都有一定的造詣。
當然,最虔誠的教徒,自然不會忘記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的任務,隻要一有機會,便會拿出他們的聖經來,向他們見到的所有人宣讀主的恩典。
茅元儀還要監督工地,張世康便帶著自己的親衛趕往西山大營。
西山大營救在工地的旁邊,張世康騎著二狗隻需要一腳油門就到了大營裡。
他在西山大營裡組建的那個小工坊,雖然也沒怎麼擴充,但經過一年多下意識的整改,如今也算是小有規模。
不僅擁有了兩三百位各式工匠,更是擁有茅元儀、宋應星、畢懋康、畢懋良、王徵等六七位各工種大佬。
畢懋康是去年四月在張世康出征之後,應召前來的,老頭兒之前擔任過大明兵部和戶部的官員,今年都七十歲了,早已告老還鄉。
不過畢懋康在得知張世康的抱負之後,還是拖家帶口的來到了京城。
不止如此,畢懋康還向張世康舉薦了陝西的王徵,張世康便給孫傳庭寫了封信讓他找人。
王徵是去年十月自陝西抵達的京城,當然這也是個老頭兒,跟畢懋康同歲,都七十了。
當張世康走向西山大營的小作坊時,大老遠便聽到湯若望慷慨激昂的聲音:
“主說,你們在我裡麵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主還說……”
“侯爺!”宋應星見到張世康過來,立即結束了聽講狀態,並奔著張世康迎了過去。
這段時間他的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每天睜眼閉眼都是湯若望的主。
一開始還能忍受,可自打那個王徵來了,他是真的快遭不住了。
因為那個王徵也是那個主的教徒。
在此之前,宋應星算是西山大營年紀最大的人,可自打畢懋康兄弟倆和王徵來到這裡後,宋應星仿佛又成了年輕人。
宋應星跑過來,畢懋康兄弟倆也踱步走向張世康,湯若望也就沒了講經的興致。
“湯教士,軍營裡不得傳教。”張世康直言道。
他費儘心思,就是希望給這些理工科大佬們,創建一個最好的科研環境,而湯若望的傳教行為,很明顯已經影響到了大佬們的心情,這是絕對不能被允許的。
“侯爺,我隻是趁著他們閒下來的時候,好吧,我知道了。”湯若望略顯失落的道。
這時候,五六個士兵牽著兩匹馬拉過來一門炮,這炮正是張世康自葡萄牙人手裡買到的那二十門現貨火炮。
那二十門火炮除卻留給廣州鑄炮廠一門作為研究對象外,其餘十九門都由大明水師運抵了天津衛。
也是在昨天,才又從天津衛運到了西山大營。
“侯爺,這是小弗朗機人的銅炮。”湯若望一眼就認出了火炮的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