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若風沙堆積過甚,將與邊牆持平,虜騎出入,將如履平地。”
麻承詔說的平靜,那是因為他在此地鎮守多年已經習慣了。
但張世康卻能知道這其中的艱辛,這時候沒有大型機械,全靠人力挖沙。
一千多裡的駐地,每個月都要挖,這其中的不容易,想想都令人頭大。
“再堅持幾年吧,待本帥徹底解決了北患,就不必再如此辛苦了。”張世康望著漫天的黃沙,平靜的對麻承詔道。
長城城牆的扒沙工程,一直是榆林段長城的第一大事,這種行為一直持續到十七世紀中葉。
因為那個時候,大明已經滅亡了,而大清幾乎已經不再使用長城。
張世康雖然要消滅大清,但這隻是屁股決定了腦袋,從後世來看,大清對蒙古人的統治是十分成功的。
從公元前的匈奴,一直貫穿到整個明朝的遊牧劫掠問題,在大清被徹底終結。
當然,大清確實終結了遊牧民族的問題,卻沒解決另一個,那便是毛子。
而大清能使蒙古人臣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原因,便是來自西方的威脅,這從後來土爾扈特蒙古萬裡東歸的遷徙中便能看出。
不論如何,這些遍布草原的黃金家族後裔們,在斯拉夫文化與中華文化間,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是強於毛子的。
有張世康在,大清是不可能入關的,而統治乃至庇護整個北境的遊牧民族的大事業,注定將會落在張世康的頭上。
張世康不否認長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國家發生過十分積極的作用,但他始終認為這是一種事倍功半、效率極低、損耗極大的防守行為。
而張世康認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卑職若能看到那一天,必然家祭告之吾父。”麻承詔也望著那黃沙喃喃道。
麻承詔顯然隻是將張世康的話當作了安慰,畢竟一千多年以來,在此之前的中原王朝,從未解決過北患。
但不論如何,身為大明執掌軍權的兵馬元帥,有這個理想總比沒有強。
“你會看到的。”張世康並沒有想著說服什麼,關鍵是做,而不是說。
他一邊下城牆,一邊對麻承詔又道:
“軍鎮必須解決世家化,你應當明白,此乃大勢所趨。
不過本帥不做那卸磨殺驢之事,麻家對朝廷之功,陛下不會忘記,你仍舊將為朝廷鎮守延綏。
麻家的其他將領,將調入關內永寧軍,官職不變。
本帥還會向陛下為你請功,給你封爵。
邊鎮過往空額、占役、豢養家丁等行為,不罪,但此後不得再犯。
自即日起,兩個月內,本帥要你完成延綏鎮的改製。
你應當明白本帥的意思。”
……
喜歡大明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