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包括祖家在內,祖家的那一大堆擁有軍職的族人,都是朝廷正式發了旨意的。
但卻都非朝廷本來意願,幾番戰事,祖大壽便將功臣名單往朝廷一送,睜眼瞎的崇禎老哥為了邊鎮安寧,隻得全部同意。
其他軍鎮也是如此,這也是為何會有殺良冒功的情況出現的原因。
朝廷不信任邊鎮,遞交上來的戰功,比如說殺敵四千,朝廷隻發兩千甚至更少的賞銀,總之都是要打折扣的。
而邊鎮將領為了多拿賞銀和撫恤,就不得不多報,這種猜疑鏈產生的最大原因,還是因為彼此的不信任,以及文官集團在裡頭從中作梗。
當然,跟監察係統的不完善也有關。
但張世康並沒打算上綱上線,將軍鎮將領提拔的本族人調往內地,而不是直接罷免,也算是他所代表的朝廷的誠意。
永寧軍現在還正在籌備階段,等到了招募階段,必然需要大量的將領來操練,而這些人都能發揮餘熱。
當然,倘若是大菜逼,張世康也會毫不猶豫的罷免掉。
總之,恢複互相之間的信任並不容易,首先便是取消家丁製、將其族人調往更遠的地方,使他們各自為將。
永寧軍在張世康的規劃裡,就是負責地方治安的警備部隊,而虎賁軍,將是未來平定整個北方的絕對主力。
是以,他不得不防。
眾將領聽了這樣的安排,也並未表示反對,他們得到留任的機會,他們的族人雖然要調往內地,但總歸還有個職缺兒。
他們本就是戴罪之身,如同砧板上的魚肉,還能得到如此厚待,還能想什麼呢?
“你們也都知道,我大明朝政已經重振,是以,虎賁軍日後必然是要北伐收複失地的。
最近兩年多的戰事,陛下光是爵位就給了二三十個,爾等若能執掌虎賁軍,助陛下收複那些失地。
不僅可以重修與朝廷的信任,還可封爵,光耀你們的門楣。
盧總督和孫總督應當知曉,本帥可是從不打誑語的。”
張世康看著盧象升和孫傳庭道。
朝廷近兩年封出去的爵位確實已經快三十個,但這並不影響大明爵位的稀缺性。
這當然是因為隻是去年一年,張世康一舉殲滅江南叛軍,幾乎將南京城勳貴集團一網打儘、全部除爵。
而除掉的那些,又全都是世襲的爵位,可崇禎老哥封出去的,除了他這個冠軍侯,其他的全是流爵。
可即便如此,能封個爵位也是十分光耀的事情。
“諸位莫看大帥年輕,大帥運籌帷幄,言有信,行必果。”孫傳庭趕緊誇讚道。
“大帥這兩年的功績諸位也有目共睹,朝堂重振,日後我等統兵之人,再不會為文官掣肘,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
陛下信任大帥,於軍務之事,大帥之言,便是陛下之言,此不為過也。”盧象升也道。
他們兩人都是文官出身,心眼子本來就不缺,盧象升當然也明白,他倆就是來捧哏的。
身為武將,哪有不想建功立業的,他們之前確實一直被文官掣肘,辛苦拚出來的戰功,總能被文官三言兩語給抹除。
兩位總督如此說,他們哪有不信的道理,之前的京營兩年時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光是因戰功得來的爵位就有十幾個。
關鍵是,人家還是實打實的戰功,賈莊之戰和涇水之戰都是有詳細戰報傳閱各邊鎮的。
說不羨慕,那絕對是假的。
可張世康接下來的話,還是讓眾人再次虎軀一震。
“不過本帥還是覺得,咱們的陛下小家子氣。
等這次回去,本帥就會向陛下諫言,有大軍功的,給爵位該世襲就世襲。
舍不得孩子,怎麼套到狼呢?
諸位說是不是?”
……
喜歡大明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